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区域地质学论文

西安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形成及保护利用协调研究

1 前言第1-15页
   ·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简介第10-12页
   ·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基本概况第12页
   ·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研究现状及沿革史第12-13页
   ·本文研究的过程、目的和内容第13-15页
2 翠华山地质遗迹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地质地貌背景第15-20页
   ·自然地理环境第15-16页
   ·地质背景第16-17页
     ·地层岩石特征第16页
     ·地质构造第16-17页
   ·地貌背景第17-20页
3 山崩地质遗迹形成机理第20-27页
   ·山崩发育条件第20-22页
     ·构造地貌条件第20页
     ·构造条件第20-21页
     ·岩性条件和物质来源第21-22页
     ·触发作用第22页
   ·山崩发育模式第22-23页
   ·翠华山崩塌的作用方式及其类型第23-27页
     ·崩塌的作用方式第23-24页
     ·崩塌的类型第24-27页
4 地质公园主要山崩地质遗迹形成年代探讨第27-32页
   ·唐玄宗天宝年间没有发生地震山崩的历史记载第27-30页
   ·天宝年间翠华山附近不可能发生过地震山崩第30-31页
   ·翠华山山崩形成的历史推测第31-32页
5 翠华山不同景区地质遗迹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初步分析第32-41页
   ·翠华山景观地质遗迹概况第32页
   ·各景区特点及其形成过程探讨第32-39页
     ·甘湫池景区第32-35页
     ·天池景区第35-38页
     ·大坪景区第38-39页
   ·小结第39-41页
     ·关于不同景区研究的结论第39-40页
     ·不同景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40-41页
6 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旅游资源评价第41-48页
   ·地质遗迹资源评价的目的和意义第41页
   ·地质遗迹资源要素价值评价第41-46页
     ·美学观赏性评价第41-42页
     ·历史文化内涵第42-44页
     ·地质遗迹的规模与组合状况第44页
     ·地质遗迹的珍稀奇特程度第44-46页
     ·地质遗迹资源的稀缺性和相对耐用性第46页
     ·地质遗迹资源的科学价值第46页
   ·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条件评价第46-48页
     ·区位条件第47页
     ·客源条件第47页
     ·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第47-48页
7 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利用协调研究第48-61页
   ·保护利用协调的主导原则第49-50页
     ·保护意识应该始终是经营管理中的核心理念第49页
     ·保护是地质遗迹保护利用矛盾的主要方面第49页
     ·注意对视阈的保护是发挥地质遗迹旅游功能的关键第49-50页
     ·保护应突出自然性第50页
   ·地质遗迹景观与环境背景的协调第50-53页
     ·地质遗迹景观和自然环境的协调第51-52页
     ·地质遗迹和人文环境的协调第52-53页
   ·遗迹景观宣传中的协调问题第53-55页
     ·宣传策略第53-54页
     ·宣传的科学性和通俗性第54-55页
     ·动态景点与静态展品第55页
   ·科研与旅游的协调第55-57页
     ·以科研促旅游,以旅游带科研第55-56页
     ·三大景区旅游与科研的协调第56-57页
   ·管理体制的协调第57-61页
     ·外部管理模式第57-58页
     ·内部管理模式第58-61页
8 总结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图版第67-71页
致谢第71-72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移动IP的安全与应用研究
下一篇:粉末活性炭在微污染源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