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 第1页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7-10页 |
一、 在刑事责任能力问题上我国现行立法规定 | 第7-8页 |
二、 我国历代刑法对刑事责任能力问题的立法沿革和司法运用 | 第8-10页 |
第二章 刑事责任能力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10-19页 |
一、 概念的梳理 | 第10-17页 |
(一) 、刑事责任能力是犯罪能力和刑罚适应能力的统一 | 第10-13页 |
(二)、刑事责任能力本质的探讨 | 第13-14页 |
(三)、刑事责任能力的内部构造 | 第14-17页 |
1 、刑法上的意思能力(认识能力) | 第15页 |
2、刑法上的控制能力 | 第15-17页 |
二、 地位的确定 | 第17-19页 |
(一) 、责任前提说 | 第17页 |
(二) 、责任要素说 | 第17-18页 |
(三) 、分析比较及评述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标准和程度 | 第19-29页 |
一、 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标准问题 | 第19-23页 |
(一) 、生物学标准 | 第19-20页 |
(二)、心理学标准 | 第20页 |
(三)、混合标准(折衷标准) | 第20-21页 |
(四) 、对三种标准之评价及作者立场 | 第21-23页 |
二、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 | 第23-29页 |
(一) 、刑事责任能力程度的等级划分 | 第23-24页 |
(二) 、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相关问题研究 | 第24-29页 |
第四章 刑事责任能力的存在时期--原因自由行为的困惑 | 第29-42页 |
一 、 原 因 自 由 行 为 概 述 | 第30-32页 |
二、 原因自由行为可罚性依据的观点聚讼 | 第32-34页 |
三、问题的实质及作者立场 | 第34-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