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 录 | 第1-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 ·无线局域网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 ·无线局域网简介 | 第7-9页 |
| ·无线局域网的 QoS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课题背景和论文工作 | 第10-11页 |
| ·课题背景 | 第10页 |
| ·论文的工作 | 第10-11页 |
| ·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IEEE802.11 标准 | 第12-30页 |
| ·IEEE 802.11 简介 | 第12-16页 |
| ·协议体系结构 | 第12-13页 |
| ·802.11 协议族 | 第13-14页 |
| ·物理层 | 第14-15页 |
| ·MAC 层 | 第15-16页 |
| ·CSMA/CA 机制 | 第16-19页 |
| ·CSMA 机制 | 第17-18页 |
| ·CA 机制 | 第18-19页 |
| ·DCF:分布式协调功能 | 第19-24页 |
| ·指数后退机制 | 第20-21页 |
| ·RTS/CTS 机制 | 第21-23页 |
| ·帧分片模式 | 第23-24页 |
| ·PCF:点协调功能 | 第24-30页 |
| ·超帧(Super Frame)结构 | 第24-25页 |
| ·Beacon 帧与 PCF 时序 | 第25-27页 |
| ·CFP 阶段的帧传输 | 第27-30页 |
| 第三章 IEEE802.11 中 QoS 研究 | 第30-46页 |
| ·NS 仿真实验工具 | 第30-32页 |
| ·仿真工具的选择 | 第30-31页 |
| ·NS 的实现 | 第31-32页 |
| ·DCF 机制下实时业务性能 | 第32-35页 |
| ·PCF 机制下实时业务性能 | 第35-37页 |
| ·当前的 QOS 研究动态 | 第37-46页 |
| ·基于 DCF 的改进 | 第38-40页 |
| ·基于 PCF 的改进 | 第40-42页 |
| ·802.11e 对 QoS 的支持 | 第42-46页 |
| 第四章 基于 PCF 机制的实时业务 QoS 保证算法 | 第46-70页 |
| ·PCF 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6-48页 |
| ·集中控制问题 | 第46页 |
| ·Round Robin 调度机制问题 | 第46-47页 |
| ·Beacon Delay 问题 | 第47-48页 |
| ·与 DCF 机制的结合问题 | 第48页 |
| ·NS 中 IEEE802.11 的实现 | 第48-52页 |
| ·IEEE 802.11 类定义 | 第48-49页 |
| ·时间调度器 | 第49-50页 |
| ·DCF 参数设置 | 第50页 |
| ·PCF 机制的实现 | 第50-52页 |
| ·有 AP 的 WLAN 中路由协议问题 | 第52页 |
| ·实时业务的服务指标 | 第52-56页 |
| ·实时业务的传输要求 | 第52-53页 |
| ·实时业务的服务指标 | 第53-56页 |
| ·基于服务指标的调度算法 | 第56-64页 |
| ·Polling 列表的结构 | 第56-57页 |
| ·MAC 层信令机制 | 第57-58页 |
| ·对实时业务的调度 | 第58-62页 |
| ·仿真实验和结果分析 | 第62-64页 |
| ·准入控制机制 | 第64-70页 |
| ·实时业务容量 | 第64-65页 |
| ·CP 阶段的长度设置 | 第65-67页 |
| ·准入控制算法 | 第67-68页 |
| ·仿真实验和结果分析 | 第68-70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 ·全文总结 | 第70页 |
| ·研究展望 | 第70-72页 |
| ·ON/OFF 业务的调度 | 第70-71页 |
| ·与 3G(Third-Generation)的结合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4-75页 |
| 附 录 | 第75-76页 |
| 致 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