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设计
第1章 概述 | 第1-11页 |
·建设校园网络的重要性 | 第8页 |
·网络设计的主要技术 | 第8-9页 |
·我院对校园网络的需求 | 第9页 |
·本人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9-10页 |
·本文内容安排 | 第10-11页 |
第2章 校园网建设目标与设计原则 | 第11-15页 |
·建设总体目标 | 第11-12页 |
·总体设计原则 | 第12-15页 |
·实用性 | 第12页 |
·先进性 | 第12-13页 |
·开放性和标准化 | 第13页 |
·可扩展性 | 第13页 |
·安全性 | 第13页 |
·经济性 | 第13页 |
·可管理性和维护性 | 第13-14页 |
·可靠性 | 第14页 |
·应用决定网络 | 第14页 |
·投资保护 | 第14-15页 |
第3章 网络系统技术分析 | 第15-32页 |
·系统体系结构 | 第15-16页 |
·传输介质选择 | 第16-19页 |
·双绞线 | 第16-17页 |
·同轴电缆 | 第17-18页 |
·光导纤维 | 第18页 |
·地面微波 | 第18-19页 |
·电话线 | 第19页 |
·结论 | 第19页 |
·网络技术分析 | 第19-28页 |
·常用局域网技术 | 第19-22页 |
·以太网(Ethernet) | 第20页 |
·令牌总线(Token Bus) | 第20-21页 |
·令牌环(Token Ring) | 第21-22页 |
·三种局域网的比较 | 第22页 |
·高速网络技术 | 第22-26页 |
·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 第23-24页 |
·异步转移模式(ATM) | 第24页 |
·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 | 第24-25页 |
·交换式LAN | 第25-26页 |
·结论 | 第26-27页 |
·广域网互连技术 | 第27-28页 |
·China PAC | 第27页 |
·China DDN | 第27-28页 |
·China FRN | 第28页 |
·PSTN | 第28页 |
·结论 | 第28页 |
·网络互联平台协议选择 | 第28-32页 |
·常用协议简介 | 第28-29页 |
·TCP/IP协议 | 第29-31页 |
·TCP/IP模型 | 第29-31页 |
·IP地址 | 第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第4章 网络安全及网络管理 | 第32-38页 |
·网络安全 | 第32-33页 |
·网络管理 | 第33页 |
·防火墙 | 第33-34页 |
·代理服务 | 第34-37页 |
·MS Proxy性能特点 | 第35-36页 |
·MS Proxy防火墙机制 | 第36-37页 |
·MS Proxy的管理 | 第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第5章 基于Intranet的MIS系统 | 第38-43页 |
·Internet概述 | 第38页 |
·Internet提供的主要服务 | 第38-39页 |
·MIS发展趋势分析 | 第39-40页 |
·MIS新概念 | 第40页 |
·未来MIS提出的要求 | 第40-41页 |
·传统MIS的缺点 | 第41页 |
·Intranet在MIS中的应用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第6章 网络总体设计 | 第43-52页 |
·设备选型 | 第43-48页 |
·路由器及选择 | 第43-44页 |
·交换机 | 第44-47页 |
·L2交换 | 第44-46页 |
·L3交换 | 第46页 |
·L4交换 | 第46页 |
·交换机的选择 | 第46-47页 |
·集线器HUB | 第47页 |
·服务器 | 第47-48页 |
·网络拓扑设计 | 第48-52页 |
·网络拓扑设计考虑的内容 | 第48页 |
·本设计中校园网的物理拓扑 | 第48-49页 |
·本设计虚拟网络逻辑拓扑 | 第49-52页 |
第7章 技术总结 | 第52-55页 |
·本网络设计中各种技术总结 | 第52页 |
·网络在具体实现时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52-53页 |
·网络实现过程中所遇典型问题 | 第53-54页 |
·部分系统测试分析 | 第54-55页 |
总结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