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 第1-18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8-25页 |
| ·病害标本采集和菌株分离 | 第18页 |
| ·病害标本采集 | 第18页 |
| ·病原物分离 | 第18页 |
| ·致病性测定 | 第18页 |
| ·形态观察和鉴定 | 第18-19页 |
| ·子实体诱导和菌落特征观察 | 第18-19页 |
| ·徒手切片观察 | 第19页 |
| ·石蜡切片观察 | 第19页 |
| ·DNA提取 | 第19-20页 |
| ·菌丝培养 | 第19-20页 |
| ·DNA提取 | 第20页 |
| ·ISSR分析 | 第20-22页 |
| ·菌株选择 | 第20页 |
| ·引物筛选和反应条件优化 | 第20-21页 |
| ·PCR扩增及凝胶成像 | 第21页 |
| ·ISSR结果统计和分析 | 第21-22页 |
| ·ITS和5.8SrRDNA扩增和测序 | 第22-23页 |
| ·菌株选择 | 第22页 |
| ·ITS和5.8SrDNA的PCR扩增 | 第22-23页 |
| ·PCR产物纯化和测序 | 第23页 |
| ·培养性状观测 | 第23-25页 |
|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5-49页 |
| ·标本采集和菌株分离结果 | 第25页 |
| ·致病性测定结果 | 第25-27页 |
| ·形态观察和鉴定 | 第27-32页 |
| ·子实体诱导结果 | 第27页 |
| ·显微特征 | 第27-32页 |
| ·ISSR实验结果 | 第32-35页 |
| ·ISSR反应条件 | 第32-33页 |
| ·ISSR扩增结果 | 第33-34页 |
| ·统计结果 | 第34页 |
| ·系统树生成 | 第34-35页 |
| ·ITS测序结果 | 第35-37页 |
| ·培养菌落特征和生长速度 | 第37-45页 |
| ·B.dothidea与其无性型Fusicoccum aesculi关系的确立 | 第45-49页 |
| ·B.dothidea及其无性型的形态特征 | 第45-48页 |
| ·分子实验证据 | 第48-49页 |
| 3 结论与讨论 | 第49-52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讨论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 个人简介 | 第58-59页 |
| 导师简介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