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虾青素提取和纯化工艺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5页 |
前言 | 第5-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5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虾青素 | 第9-16页 |
1.2.1 分子式、分子量和结构式 | 第9-10页 |
1.2.2 物理化学性质 | 第10-11页 |
1.2.3 存在形式 | 第11-12页 |
1.2.4 来源 | 第12-14页 |
1.2.5 生物活性及工业价值 | 第14-16页 |
1.3 虾青素的提取和精制方法 | 第16-23页 |
1.3.1 国内外文献 | 第16-20页 |
1.3.2 提取和精制方法的综合评价 | 第20-23页 |
1.4 小结 | 第23-25页 |
第二章 虾青素的分析 | 第25-34页 |
2.1 薄层层析 | 第25-26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2.1.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6页 |
2.2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26-33页 |
2.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26-27页 |
2.2.2 正相硅胶柱色谱法 | 第27-29页 |
2.2.3 反相C_(18)柱色谱法 | 第29-33页 |
2.3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虾青素酯的水解 | 第34-48页 |
3.1 粗色素油的提取 | 第34-36页 |
3.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4-35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35页 |
3.1.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5-36页 |
3.2 虾青素酯的水解 | 第36-38页 |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6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3.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7-38页 |
3.3 虾青素酯水解动力学的数学模型 | 第38-46页 |
3.3.1 虾青素酯水解动力学模型建立 | 第39-41页 |
3.3.2 模型的求解和检验 | 第41-46页 |
3.4 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虾青素的纯化 | 第48-63页 |
4.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48-49页 |
4.1.1 虾青素粗品 | 第48页 |
4.1.2 试剂和材料 | 第48页 |
4.1.3 仪器和装置 | 第48-49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4.2.1 硅胶柱层析纯化虾青素粗品 | 第49页 |
4.2.2 聚酰胺柱层析纯化虾青素粗品 | 第49-50页 |
4.2.3 聚酰胺对虾青素的吸附速度和吸附平衡 | 第50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0-62页 |
4.3.1 硅胶柱层析纯化虾青素粗品 | 第50-52页 |
4.3.2 聚酰胺柱层析纯化虾青素粗品 | 第52-57页 |
4.3.3 吸附速度和吸附平衡 | 第57-59页 |
4.3.4 聚酰胺对游离虾青素的吸附平衡数学模型 | 第59-62页 |
4.4 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附录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