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利枢纽、水工建筑物论文--挡水坝论文--土石坝(当地材料坝、填筑坝)论文

尾矿坝渗流场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2页
 1.1 尾矿坝渗流研究的意义和现状第7-10页
 1.2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第10-12页
第二章 渗流的理论基础及数值模拟原理第12-23页
 2.1 渗流的理论基础第12-13页
 2.2 渗流分析的有限元法计算原理及实施步骤第13-23页
  2.2.1 三维稳定渗流的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第13-14页
  2.2.2 渗流场的离散化第14-16页
  2.2.3 单元渗透矩阵的形成第16-20页
  2.2.4 总体渗透矩阵的形成第20页
  2.2.5 自由面的确定第20-21页
  2.2.6 断面渗流量的计算第21-23页
第三章 三维渗流数学模型的建立及程序实现第23-27页
 3.1 三维渗流计算数学模型的建立第23页
 3.2 三维渗流程序的实现第23-24页
 3.3 计算程序中有关问题的处理第24-27页
  3.3.1 渗流场的剖分第24-25页
  3.3.2 单元形式的选取第25页
  3.3.3 矩阵分块和存贮方式第25页
  3.3.4 修改自由水面的方法第25页
  3.3.5 渗出点的确定第25-26页
  3.3.6 排水井的处理第26页
  3.3.7 单元渗透系数的确定第26-27页
第四章 复杂地形尾矿坝的三维数值计算第27-50页
 4.1 工程概况第27-32页
 4.2 前峪土坝单独运行无排渗情况下的三维计算(▽132m)第32-37页
 4.3 后峪堆石坝单独运行无排渗情况下的三维计算(▽132m)第37-40页
 4.4 尾矿坝在标高▽132m无排渗设施时的三维计算结果分析第40页
 4.5 前峪后峪单独运行有排渗情况下的三维计算(▽132m)第40-44页
 4.6 弓长岭尾矿坝二维与三维试验结果的对比研究第44-46页
 4.7 三维渗流计算中有关问题的处理第46-49页
  4.7.1 下游边界的选取第46页
  4.7.2 断面概化的问题第46-48页
  4.7.3 特征剖面和断面的选取第48-49页
 4.8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尾矿坝渗流场分析第50-68页
 5.1 影响尾矿坝下游出渗点高度的因素分析第51页
 5.2 坝内各层渗透系数之比不同对坝体浸润线的影响第51-54页
 5.3 尾矿坝下游平均坡度对坝体浸润线的影响第54-57页
 5.4 尾矿堆坝干滩长度对坝体浸润线的影响第57-60页
 5.5 尾矿坝上游冲积坡度对坝体浸润线的影响第60-62页
 5.6 尾矿坝出口附近渗透系数降低对浸润线的影响第62-66页
 5.7 二维计算实例与试验结果对比研究第66页
 5.8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8-71页
 6.1 结论第68-70页
 6.2 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牙本质清洁剂对Dyract复合体封闭性影响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评价
下一篇:等离子体波与波相互作用下的谱线加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