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一、引言 | 第8-14页 |
(一)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二)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9页 |
1. 研究内容 | 第9页 |
2. 研究方法 | 第9页 |
(三)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一) 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1. 庇古福利经济学中的收入分配理论 | 第14页 |
2. 凯恩斯的社会需求理论 | 第14-15页 |
3. 贝弗里奇的社会保障理念 | 第15页 |
4. 公共选择理论中的社会养老保险思想 | 第15-16页 |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1. 老年人口与人口老龄化 | 第16页 |
2. 社会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 | 第16-17页 |
3. 社会保障制度 | 第17页 |
4. 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以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 第17页 |
三、甘肃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现状 | 第17-22页 |
(一) 甘肃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 第17-19页 |
(二) 人口老龄化对甘肃农村社会养老制度的影响 | 第19-22页 |
1. 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影响 | 第19-20页 |
2. 老龄化对甘肃农村社会养老需求的影响 | 第20-21页 |
3. 老龄化对甘肃农村传统养老模式的影响 | 第21页 |
4. 老龄化削弱了甘肃农村社会养老的经济基础 | 第21-22页 |
四、甘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 第22-29页 |
(一) 甘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演变历程 | 第22-24页 |
(二) 甘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 | 第24-29页 |
1. 甘肃农村养老保险的方式 | 第24-26页 |
2. 甘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 | 第26-27页 |
3. 甘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 第27页 |
4. 甘肃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27-29页 |
五、国内外实施农村养老保险的成功经验及对甘肃的启示 | 第29-34页 |
(一) 德国和瑞典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践与启示 | 第29-32页 |
1. 德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 第29-30页 |
2. 瑞典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 第30-31页 |
3. 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我国甘肃的启示 | 第31-32页 |
(二) 国内东西部地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践与启示 | 第32-34页 |
1. 东部地区成功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典范—江苏省苏州市 | 第32-33页 |
2. 西部地区成功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典范—新疆呼图壁县 | 第33-34页 |
3. 我国东西部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甘肃的启示 | 第34页 |
六、完善甘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路径选择 | 第34-38页 |
(一) 逐步建立符合甘肃农村实际的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 第34-35页 |
1.纯农民的养老保险 | 第34-35页 |
2. 农民工的养老保险 | 第35页 |
3. 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 | 第35页 |
(二) 规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 第35-36页 |
(三) 加快立法建设,确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稳步推进 | 第36-37页 |
(四) 探索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养老保险相互协调与衔接的机制 | 第37页 |
(五) 加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宣传,促进传统养老观念转变 | 第37-38页 |
七、结束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