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空气调节论文--空气调节系统论文

能量回收型水源热泵系统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1 绪论第11-18页
   ·课题研究的意义与背景第11页
   ·地表水源热泵的研究现状与应用情况第11-15页
     ·地表水源热泵的特点第12-13页
     ·地表水源热泵的国外现状第13-14页
     ·地表水源热泵的国内现状第14-15页
   ·水轮泵的研究现状与应用情况第15-17页
     ·水轮泵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水轮泵的应用现状第16-17页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7-18页
2 重庆市应用水源热泵的条件分析第18-30页
   ·重庆市地表水资源现状第18-25页
     ·水源水量第18-19页
     ·水源水质第19-20页
     ·水源水温第20-25页
   ·重庆市应用江水水源热泵的特殊性第25-29页
   ·本章小节第29-30页
3 能量回收型水源热泵系统第30-46页
   ·水轮泵第30-33页
     ·水轮泵的类型第30页
     ·水轮泵的特点第30-31页
     ·水轮泵的基本关系式第31页
     ·水轮泵的相似率第31-32页
     ·水轮泵的气蚀第32-33页
   ·能量回收型水源热泵系统第33-36页
     ·重力势能的回收方式第33-34页
     ·能量回收型水源热泵系统形式第34页
     ·该工况下的水轮泵的特性第34-36页
   ·变频泵与水轮泵的匹配问题第36-40页
     ·取水系统的阻力损失第36页
     ·变频泵与水轮泵的连接形式第36-38页
     ·变频泵的容量选择第38-40页
   ·储水池的设计第40-41页
   ·取水构筑物第41-44页
     ·常用取水构筑物第41-43页
     ·取水构筑物的工程应用第43-44页
     ·本工程取水构筑物第44页
   ·本章小节第44-46页
4 变频特性分析第46-67页
   ·冷却水变流量的可行性第46页
   ·冷却水流量调节方法第46-49页
     ·改变管路性能曲线的调节方法第46-47页
     ·改变泵性能曲线的调节方法第47-49页
     ·改变并联泵台数的调节方法第49页
   ·变频调速泵控制方式第49-53页
     ·常用变频控制方式第49-51页
     ·该工程变频控制方式的确定第51-53页
   ·变频范围第53页
   ·泵优化拟合曲线第53-56页
     ·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第53-54页
     ·水轮泵的拟合曲线第54-56页
     ·变频泵的拟合曲线第56页
   ·变频泵调速工况的确定第56-59页
     ·单台变频泵的运行工况第56-57页
     ·多台变频泵联合运行第57-58页
     ·管网特性曲线第58-59页
   ·变频泵优化模型第59-61页
     ·Matlab 软件简介第59-60页
     ·优化模型的建立第60-61页
   ·变频泵台数控制第61-66页
   ·本章小节第66-67页
5 节能性分析第67-104页
   ·建筑能耗模拟第67-77页
     ·模拟软件介绍第67-68页
     ·室外气象条件第68页
     ·建立建筑模型第68页
     ·围护结构参数第68-69页
     ·房间设定参数第69-70页
     ·建筑负荷模拟结果分析第70-77页
   ·取水系统能耗分析第77-89页
     ·带水轮泵的取水系统能耗分析第77-82页
     ·常规取水系统水泵(变频)能耗分析第82-87页
     ·常规取水系统水泵(定频)能耗分析第87-88页
     ·取水系统节能率分析第88-89页
   ·冷水机组的能耗分析第89-97页
     ·水源热泵机组能耗分析第89-95页
     ·冷水机组能耗分析第95-97页
   ·冷却塔及冷却水泵能耗计算第97-99页
     ·冷却塔能耗计算第97-98页
     ·冷却水泵能耗计算第98-99页
   ·锅炉能耗计算第99-100页
   ·系统节能率分析第100-101页
     ·水源热泵系统能耗统计第100页
     ·常规空调系统能耗统计第100-101页
     ·系统节能率分析第101页
   ·系统能效比第101-102页
     ·带水轮泵的水源热泵系统综合能效比第102页
     ·常规水源热泵系统综合能效比第102页
   ·本章小节第102-104页
6 总结与展望第104-106页
   ·主要成果总结第104-105页
   ·后续工作展望第105-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0页
附录第110-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功能高层建筑火灾安全评价系统研究
下一篇:重庆自然通风建筑室内热环境实测与模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