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烟气活性炭法脱硫技术的数值模拟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符号说明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我国环境污染状况及SO_2危害 | 第12-14页 |
·国内外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 第14-18页 |
·湿法 | 第14-15页 |
·半干法 | 第15-16页 |
·干法 | 第16-17页 |
·烟气脱硫技术比较 | 第17-18页 |
·活性炭法烟气脱硫技术现状 | 第18-20页 |
·活性炭吸附法烟气脱硫简介 | 第18-19页 |
·国外活性炭法烟气脱硫现状 | 第19页 |
·国内活性炭法烟气脱硫现状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2章 活性炭脱硫机理及反应器的应用 | 第21-28页 |
·活性炭概述 | 第21-22页 |
·活性炭的结构和性质 | 第21页 |
·活性炭的吸附理论 | 第21-22页 |
·活性炭吸附法的工艺流程 | 第22-24页 |
·反应器的分类和选择 | 第24页 |
·吸附法烟气脱硫反应器应用 | 第24-26页 |
·固定床反应器 | 第24-25页 |
·移动床反应器 | 第25-26页 |
·流化床反应器 | 第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反应器中流体特性分析 | 第28-38页 |
·反应器中流体的流动与传热基础 | 第28-32页 |
·反应器中流体的流动过程 | 第28-30页 |
·通过反应器的传热过程 | 第30-32页 |
·流体通过固定床多孔层的压力降 | 第32-33页 |
·容积平均理论 | 第33-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数值模拟和结果分析 | 第38-52页 |
·反应器的数值模拟 | 第38-40页 |
·构建几何模型及划分网格 | 第38-39页 |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的确定 | 第39页 |
·求解器设置 | 第39-40页 |
·模型应用 | 第40-43页 |
·传热模型 | 第40-41页 |
·物质输运和有限速率化学反应模型 | 第41页 |
·湍流模型 | 第41-42页 |
·多孔介质模型 | 第42-43页 |
·多相流模型 | 第43页 |
·固定床内流场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3-46页 |
·固定床内烟气的速度分布 | 第44-45页 |
·固定床内SO_3浓度场分布 | 第45-46页 |
·固定床内烟气压力场分布 | 第46页 |
·移动床内流场计算及分析 | 第46-51页 |
·移动床内烟气的速度分布 | 第47-48页 |
·移动床内SO_3浓度场分布 | 第48-50页 |
·移动床内颗粒运动速度分布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操作参数、结构参数对烟气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52-68页 |
·操作参数对烟气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52-64页 |
·空速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52-54页 |
·反应器空隙率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54-59页 |
·不同粒径脱硫剂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59-60页 |
·烟气入口浓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60-62页 |
·烟气入口温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62-64页 |
·结构参数对烟气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64-66页 |
·固定床、移动床对烟气脱硫效果影响的比较 | 第64-65页 |
·移动床反应器形式对烟气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论文中的不足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