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肿瘤病理学、病因学论文

p53N236S与Ras协同促进肿瘤形成机理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插图及附表清单第14-15页
縮略词第15-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7页
   ·Werner综合症是研究衰老与肿瘤相关性的最佳模型第16-24页
     ·衰老与肿瘤的相关性第16-19页
     ·Werner早老综合症与端粒第19-21页
     ·G5代Wrn~(-/-)mTerc~(-/-)WS小鼠ALT肿瘤模型第21-23页
     ·ALT肿瘤——一种端粒酶阴性的肿瘤第23-24页
   ·p53突变促进ALT肿瘤的形成第24-28页
     ·癌症中常见的p53突变第24-25页
     ·突变p53的功能获得(Gain of function,GOF)、功能缺失(Lossof function,LOF)以及负显性抑制(DN)第25-27页
     ·p53突变促进ALT肿瘤形成第27-28页
   ·抑癌基因p53与原癌基因Ras在肿瘤发生中的相互作用第28-30页
     ·Ras原癌基因与肿瘤发生第28-29页
     ·Ras与p53的突变协同促进肿瘤的发生第29-30页
   ·应对p53突变的肿瘤治疗策略现状第30-32页
     ·恢复突变p53功能的治疗策略第30-31页
     ·重新表达野生型p53的治疗策略第31-32页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第32-37页
     ·p53~(N236S)是在WS MEF细胞产生的ALT肿瘤中发现的p53突变第32-34页
     ·研究p53~(N236S)功能改变及其与癌基因Ras协同作用的重要意义第34-37页
第二章 p53~(N236S)的功能丢失(LOF)第37-51页
   ·材料与方法第37-44页
     ·Western blot第37-40页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40-41页
     ·细胞培养及载体构建第41页
     ·p53~(N236S)载体转染第41-42页
     ·免疫荧光染色第42-43页
     ·p53~(-/-)MEF细胞基因型的确定第43-44页
   ·实验仪器第44-45页
   ·结果与分析第45-48页
     ·p53S与DNA分子结合能力减弱第45-47页
     ·在三株形成肿瘤的G5mTerc~(--)Wrn~(--)细胞中p53S高表达第47页
     ·p53S转录活性丢失第47-48页
   ·讨论第48-51页
第三章 在p53~(--)细胞中外源表达p53~(N236S)与Ras协同促进肿瘤形成的机理研究第51-76页
   ·材料与方法第51-62页
     ·p53~(--)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第51-52页
     ·细胞系与细胞培养第52-54页
     ·Ras~(G12V)载体转染第54页
     ·Western blot第54-55页
     ·染色体核型分析第55页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55-57页
     ·免疫荧光染色第57页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第57-58页
     ·PNA-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端粒信号第58-59页
     ·SCID小鼠皮下注射第59-60页
     ·肿瘤组织细胞培养第60页
     ·BrdU掺入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第60-61页
     ·Annexin V-PI凋亡检测第61-62页
   ·实验仪器第62-63页
   ·结果与分析第63-74页
     ·p53~(--)MFE细胞基因型的确定第63页
     ·将p53S和H-Ras~(G12V)转染到p53~(-/-)MEF细胞中第63页
     ·外源表达的p53S在细胞核中高表达第63-65页
     ·p53S与H-Ras~(G12V)协同促进细胞的增殖以及肿瘤的形成第65-68页
     ·p53S与H-Ras~(G12V)协同促进细胞的基因组不稳定第68-71页
     ·p53S不会影响端粒的结构第71-72页
     ·p53S与H-Ras~(G12V)协同作用的分子机制第72-74页
   ·讨论第74-76页
第四章 内源性表达的p53~(N236S)与Ras促进肿瘤的机理研究第76-94页
   ·材料与方法第76-81页
     ·p53S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系第76-78页
     ·p53S MEF细胞基因型的确定第78-80页
     ·衰老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染色第80-81页
     ·加阿霉素处理细胞第81页
   ·实验仪器第81-82页
   ·结果与分析第82-90页
     ·构建p53~(S/S)和p53~(S/+)MEF细胞系第82页
     ·p53~(S/+)MEF细胞对H—Ras~(G12V)高表达有应激第82-83页
     ·p53~(S/+)细胞中野生型的等位基因仍具有诱导细胞衰老的功能第83-85页
     ·p53S在持续的癌基因表达的压力下出现杂合子丢失第85-86页
     ·p53S在H Ras~(G12V)表达的背景下出现杂合子丢失的分子机制第86-89页
     ·H-Ras~(G12V)使得p53~(S/+)细胞对DNA合成抑制剂阿霉素的处理不敏感第89-90页
   ·讨论第90-94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94-98页
致谢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16页
附录A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116-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合作视角的我国主权财富基金对外投资战略研究
下一篇:液相间接电解氧化法合成蒽醌型染料中间体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