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紧密纺产业化改造关键部件的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传统环锭纺纱技术 | 第8页 |
| ·环锭纺纱技术的优势 | 第8页 |
| ·传统环锭纺的缺陷 | 第8页 |
| ·紧密纺技术 | 第8-12页 |
| ·紧密纺的原理 | 第9-10页 |
| ·紧密纺纱装置的分类 | 第10页 |
| ·紧密纺技术的发展 | 第10-11页 |
| ·紧密纺的优点 | 第11-12页 |
| ·紧密纺纱线的结构和性能 | 第12-13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国产紧密纺产业化改造 | 第14-18页 |
| ·国内主要的紧密纺技术 | 第14-15页 |
| ·德昌纺机 | 第14页 |
| ·经纬纺机 | 第14页 |
| ·浙江日发 | 第14-15页 |
| ·KJF 紧密纺装置 | 第15页 |
| ·凯灵纺机 | 第15页 |
| ·江阴华方 | 第15页 |
| ·国产紧密纺产业化改造 | 第15-18页 |
| ·紧密纺装置研究 | 第15-17页 |
| ·国产细纱机改造的关键技术 | 第17页 |
| ·紧密纺改造的功能结构考虑 | 第17-18页 |
| 第三章 集聚槽工艺尺寸对紧密纱质量的影响 | 第18-25页 |
| ·异形吸管的结构 | 第18页 |
| ·异形吸管的作用 | 第18-19页 |
| ·异形吸管集聚槽的宽度对纱线性能的影响 | 第19-22页 |
| ·试验条件 | 第19页 |
| ·考察指标 | 第19页 |
| ·测试条件 | 第19-20页 |
| ·实验数据分析 | 第20-22页 |
| ·集聚区长度对纱线性能的影响 | 第22-24页 |
| ·试验条件 | 第22页 |
| ·考察指标 | 第22页 |
| ·测试条件 | 第22页 |
| ·实验数据及分析 | 第22-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四章 异形吸管的定位研究 | 第25-36页 |
| ·紧密纺断面结构 | 第25-29页 |
| ·国产细纱机的断面结构 | 第25-27页 |
| ·加装紧密纺装置后的细纱机断面结构 | 第27-29页 |
| ·试验部分 | 第29-35页 |
| ·试验准备 | 第29-30页 |
| ·试验方案 | 第30-31页 |
| ·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31-33页 |
| ·数据处理 | 第33-35页 |
| ·试验结论 | 第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五章 网格圈透气性的研究 | 第36-47页 |
| ·网格圈的功能 | 第36页 |
| ·集聚功能 | 第36页 |
| ·输送功能 | 第36页 |
| ·网格圈的透气性要求 | 第36页 |
| ·网格圈的其它性能要求 | 第36-37页 |
| ·摩擦性能 | 第36-37页 |
| ·强伸性能 | 第37页 |
| ·导电性能 | 第37页 |
| ·耐磨性 | 第37页 |
| ·尺寸稳定性 | 第37页 |
| ·网格圈的空隙率及透气性 | 第37-39页 |
| ·织物空隙率 | 第37-38页 |
| ·织物透气性 | 第38页 |
| ·透气性与空隙率的关系 | 第38-39页 |
| ·国产网格圈与进口网格圈的对比 | 第39-40页 |
| ·网格圈使用过程中影响透气性的因素 | 第40-41页 |
| ·网格圈目数对纱线性能的影响 | 第41-46页 |
| ·纺纱试验及数据 | 第41-46页 |
| ·试验结论分析 | 第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六章 吸棉笛管的优化 | 第47-50页 |
| ·吸棉装置及其作用 | 第47页 |
| ·吸棉笛管的形状 | 第47-48页 |
| ·吸棉笛管的材料 | 第48-49页 |
| ·吸棉笛管吸风口接头 | 第49页 |
| ·连接管 | 第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0-51页 |
| ·结论 | 第50页 |
|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4-55页 |
| 附表 | 第55-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