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非横向合并控制的基本理论概述 | 第11-24页 |
第一节 非横向合并控制的特殊性解析 | 第11-15页 |
一、非横向合并的概念 | 第11-13页 |
二、非横向合并控制的特殊性 | 第13-15页 |
第二节 非横向合并审查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 第15-24页 |
一、经济学理论基础的演进 | 第16-17页 |
二、经济学理论观点的演进 | 第17-20页 |
三、经济学理论在立法实践中的反映 | 第20-24页 |
第二章 非横向合并的实质性控制标准 | 第24-38页 |
第一节 非横向合并控制的一般标准 | 第25-26页 |
一、美国“实质性减少竞争”标准(SLC标准) | 第25页 |
二、欧盟“严重妨碍有效竞争”标准(SIEC标准) | 第25-26页 |
第二节 非横向合并控制的综合审查标准 | 第26-38页 |
一、欧盟非横向合并指南的分析框架 | 第28-29页 |
二、非横向合并的竞争损害分析 | 第29-38页 |
第三章 非横向合并控制标准的实证分析 | 第38-50页 |
第一节 控制标准的分歧——GE/Honeywell合并案分析 | 第38-41页 |
一、案件情况及市场界定 | 第38-39页 |
二、欧美对待产品组合问题的分歧 | 第39-40页 |
三、欧美对待封锁损害的分歧 | 第40-41页 |
第二节 控制标准的趋同——Google/DoubleClick合并案分析 | 第41-47页 |
一、行业背景及合并各方情况 | 第41-43页 |
二、欧美对现存或潜在竞争影响分析的趋同 | 第43-44页 |
三、欧美单边效应损害分析的趋同 | 第44-47页 |
第三节 非横向合并控制标准实证分析的评析 | 第47-50页 |
一、实体标准的趋同 | 第47页 |
二、分析方法的趋同 | 第47-50页 |
第四章 对我国非横向合并控制标准的探索 | 第50-62页 |
第一节 我国非横向合并控制标准的制定基础 | 第50-57页 |
一、我国非横向合并控制标准的制定条件分析 | 第50-55页 |
二、建立非横向合并控制标准的意义及现实基础 | 第55-57页 |
第二节 制定我国非横向合并控制标准的设想 | 第57-62页 |
一、制定有针对性的非横向合并规定 | 第57-58页 |
二、确立宽严适度的合并控制理念 | 第58-59页 |
三、注重吸收经济学理论的最新成果为指导 | 第59-60页 |
四、确立以“损害理论”为主导的竞争效果分析标准 | 第60页 |
五、确立经济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效果分析法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后记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