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绪论 | 第7-9页 |
| 一、音乐剧《悲惨世界》中音乐的戏剧性内涵 | 第9-15页 |
| (一) 戏剧性的理论内涵 | 第9-11页 |
| (二) 音乐剧中音乐的戏剧性范畴 | 第11-15页 |
| 1. 抒情性 | 第12页 |
| 2. 叙事性 | 第12-13页 |
| 3. 冲突性 | 第13-15页 |
| 二、从该剧的主要唱段看音乐的戏剧性呈现 | 第15-35页 |
| (一) 芳汀的唱段——《I Dreamed a Dream》 | 第15-18页 |
| (二) 冉·阿让的唱段——《Who Am I》、《Bring Him Home》 | 第18-22页 |
| (三) 沙威的唱段——《Stars》 | 第22-24页 |
| (四) 爱潘妮的唱段——《On My Own》 | 第24-26页 |
| (五) 马吕斯的唱段——《Empty Chairs and Empty Tables》 | 第26-29页 |
| (六) 沙威与冉·阿让的二重唱——《The Confrontation》 | 第29-31页 |
| (七) 多重交唱曲——《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 第31-35页 |
| 三、《悲》剧中器乐的戏剧性功能 | 第35-45页 |
| (一) 器乐作为间奏曲的戏剧性功能 | 第35-36页 |
| (二) 声乐进行中器乐的戏剧性使命 | 第36-38页 |
| (三) 器乐主题的戏剧性功能 | 第38-45页 |
| 1. 苦难主题 | 第39-41页 |
| 2. 爱的主题 | 第41-43页 |
| 3. 革命主题 | 第43-45页 |
| 结语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