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中草药制剂的生产论文

双料喉风生物黏附口腔贴片的研制

中文摘要第1-8页
英文摘要第8-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8页
 1. 双料喉风方剂的研究概况第10-12页
 2.口腔黏附制剂的研究概况第12-14页
   ·生物黏附机制第12页
   ·常用的生物黏附剂第12-13页
   ·制剂生物黏附性测试方式第13页
     ·体外评价方法第13页
     ·体内评价方法第13页
   ·口腔黏附制剂的开发第13-14页
     ·黏附性软膏第13页
     ·口腔贴片第13-14页
     ·口腔贴膜第14页
 3.双料喉风贴片中处方组成中药的研究概况第14-16页
   ·山豆根第14-15页
   ·人工牛黄第15页
   ·冰片第15页
   ·黄连第15-16页
   ·青黛第16页
   ·甘草第16页
 4.研究的创新点第16-17页
   ·制成生物黏附口腔贴片第16-17页
   ·生产工艺的改进第17页
   ·质量标准提高第17页
 5.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第17-18页
第二章 双料喉风口腔贴片的制备工艺研究第18-48页
 第一节 提取工艺研究第18-35页
  1.仪器与试药第18-19页
   ·仪器第18页
   ·试药第18-19页
  2.处方第19页
  3.提取工艺指标的测定方法第19-27页
   ·体外抑菌试验第20页
   ·苦参碱的含量测定方法第20-23页
   ·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第23-27页
  4.提取工艺的研究第27-34页
   ·提取方法的研究第27-29页
     ·水提工艺的设计第28页
     ·醇水双提工艺的设计第28页
     ·醇提工艺的设计第28页
     ·方法与结果第28-29页
   ·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第29-33页
     ·单因素考察第29-30页
     ·提取工艺正交实验设计第30-33页
   ·提取工艺的确定第33页
   ·验证最佳提取工艺第33页
   ·验证提取物的抑菌效力第33-34页
  5.讨论第34-35页
 第二节 口腔贴片的制备工艺研究第35-48页
  1.仪器与试药第35-36页
   ·仪器第35-36页
   ·试药第36页
  2.制备工艺指标的测定方法第36-37页
   ·双料喉风口腔贴片药物释放性能的研究第36页
   ·体外黏附力的测定第36-37页
  3.辅料的选择第37-45页
   ·填充剂(稀释剂)的选择第37-38页
   ·黏附剂的选择第38-42页
   ·优化处方比例第42-45页
   ·背衬层的选择第45页
  4.处方的确定第45页
  5.制备工艺的确定第45-46页
  6.讨论第46-47页
  7.制备工艺流程图第47-48页
第三章 双料喉风口腔贴片的质量标准研究第48-66页
 1.仪器与试药第48-49页
   ·仪器第48页
   ·试药第48-49页
 2.定性研究第49-55页
   ·甘草的薄层鉴别第49-51页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49页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第49页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49页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第49-50页
     ·薄层层析条件第50页
     ·结果与分析第50-51页
   ·黄连的薄层鉴别第51-52页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51页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第51页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51页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第51页
     ·薄层层析条件第51页
     ·结果与分析第51-52页
   ·人工牛黄的薄层鉴别第52-54页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52页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第52页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52页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第52-53页
     ·薄层层析条件第53页
     ·结果与分析第53-54页
   ·青黛的薄层鉴别第54-55页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54页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54页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第54页
     ·薄层层析条件第54页
     ·结果与分析第54-55页
 3.检查第55页
 4.定量研究第55-63页
   ·溶液制备第56页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第56-59页
   ·方法学考察及样品测定第59-63页
     ·标准曲线的制备第59-60页
     ·精密度试验第60页
     ·稳定性试验第60-61页
     ·重复性试验第61页
     ·加样回收率第61-62页
     ·样品测定第62-63页
 5. 讨论第63-66页
   ·薄层鉴别第63页
   ·色谱条件的选择第63-64页
     ·流动相的选择第63页
     ·柱温的选择第63-64页
   ·样品提取条件的选择第64-65页
     ·提取方法的考察第64页
     ·提取溶剂的考察第64-65页
     ·提取时间的考察第65页
   ·色谱条件的适应性第65-66页
结论第66-68页
 1 研究成果及其意义第66-67页
 2 下一步工作设想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血竭黄酮缓释胶囊的研制
下一篇:超频振动膜过滤技术在清开灵注射液药材金银花和栀子提取分离工艺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