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 第13页 |
·创新之处 | 第13页 |
·不足之处 | 第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产业集群的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经典理论回顾及简要评述 | 第14-15页 |
·当前国外产业集群研究及代表理论 | 第15-16页 |
·国内产业集群研究的发展和成果 | 第16-18页 |
·城市化相关理论 | 第18-24页 |
·城市化的基本内涵 | 第18-19页 |
·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 第19-21页 |
·城市化发展机制的研究 | 第21-24页 |
·产业集群与城市化互动发展关系的研究综述 | 第24-25页 |
3. 浙江块状经济和城市化 | 第25-33页 |
·浙江块状经济 | 第25-31页 |
·浙江块状经济的布局 | 第25-30页 |
·浙江块状经济的困境 | 第30-31页 |
·浙江城市化 | 第31-33页 |
·总体状况 | 第31-32页 |
·当前浙江城市化的主要特征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页 |
4. 浙江块状经济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 | 第33-51页 |
·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分析 | 第34-38页 |
·产业集群对城市化的作用机理 | 第34-36页 |
·城市发展对产业集聚的作用 | 第36-38页 |
·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典型案例分析—日本都市圈 | 第38-41页 |
·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41-43页 |
·评价模型的设计原则 | 第42页 |
·评价模型的构建内容 | 第42-43页 |
·浙江块状经济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43-50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43-45页 |
·具体实效分析 | 第45-47页 |
·浙江各地市的协调发展水平评价 | 第47-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5. 浙江经济与城市化联动发展的制度变迁研究 | 第51-54页 |
·经济视角下的城市化道路回顾 | 第51-53页 |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化 | 第51-52页 |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城市化 | 第52-53页 |
·相关的制度变迁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页 |
6. 区域块状经济可持续发展与集约式城市化对接的制度创新研究 | 第54-71页 |
·制度的一般理论 | 第55-58页 |
·制度及其功能 | 第55-56页 |
·制度构成 | 第56-57页 |
·制度创新的一般理论 | 第57-58页 |
·区域块状经济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创新机制研究 | 第58-65页 |
·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制度需求 | 第58-64页 |
·制度变迁模式和主体选择 | 第64-65页 |
·制度变迁过程的路径依赖研究 | 第65-68页 |
·公共产品与产权 | 第68-69页 |
·小结 | 第69-71页 |
7. 促进浙江块状经济和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制度创新途径和对策 | 第71-76页 |
·研究结论 | 第71-72页 |
·政策建议 | 第72-76页 |
·统筹城乡发展,以城带乡,促进人口、资源要素的集聚 | 第72页 |
·推进企业集群化的城市规划,重建城市群和谐发展的调控机制 | 第72-73页 |
·建立科学制度安排,推动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竞争力 | 第73-74页 |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进浙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