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力资本开发的科技政策研究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7-9页 |
| 目次 | 第9-11页 |
| 1 引言 | 第11-23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7页 |
| ·发达国家科技政策的焦点 | 第11-13页 |
| ·我国科技政策的导向 | 第13-17页 |
| ·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 | 第17-19页 |
|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研究流程和框架 | 第19-22页 |
| ·研究流程 | 第19-21页 |
| ·内容框架 | 第21-22页 |
| ·研究创新点 | 第22-23页 |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 第23-40页 |
| ·科技政策的相关文献 | 第23-28页 |
| ·科技政策的要素 | 第23-26页 |
| ·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 第26-28页 |
| ·科技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 | 第28页 |
| ·人力资本开发理论 | 第28-33页 |
| ·人力资本投资模型 | 第29-30页 |
| ·科技人才成长理论 | 第30-33页 |
|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 第33-39页 |
| ·国家创新系统的结构与要素 | 第33-36页 |
| ·创新的科技政策 | 第36-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3 案例研究:美国科教集成的科技政策 | 第40-71页 |
| ·美国科教集成政策的概述 | 第41页 |
| ·整体性案例分析 | 第41-59页 |
| ·美国科技政策的内部运行机制 | 第41-53页 |
| ·美国科技政策的外部环境政策 | 第53-58页 |
| ·美国科技政策的连接协调政策 | 第58-59页 |
| ·嵌入性单案例分析 | 第59-70页 |
| ·纳米科技战略规划及实施 | 第60-62页 |
| ·NSF资助的纳米教育计划 | 第62-64页 |
| ·纳米科技的高等教育配套 | 第64-68页 |
| ·单案例总结 | 第68-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4 中美科技政策比较及调查分析 | 第71-100页 |
| ·中美宏观科技政策的对比分析 | 第71-83页 |
| ·科技投入管理体制的异同 | 第71-78页 |
| ·中美科技战略规划的比较 | 第78-81页 |
| ·中美国家创新生态系统比较 | 第81-83页 |
| ·中美微观科技政策的对比分析 | 第83-88页 |
| ·中美科教机构在人力资本开发中的作用比较 | 第83-87页 |
| ·中美科学激励制度比较 | 第87-88页 |
| ·调查分析 | 第88-99页 |
| ·问卷设计和发放 | 第89-90页 |
|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90-98页 |
| ·相关分析 | 第98页 |
| ·问卷总结 | 第98-99页 |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 5 我国科技政策集成模型及应用 | 第100-124页 |
| ·科技政策集成模型的框架 | 第100-103页 |
| ·科技政策的集成模型的要素 | 第103-120页 |
| ·科研管理机制 | 第105-108页 |
| ·科技立法 | 第108-111页 |
| ·科技战略规划 | 第111-114页 |
| ·科技投入机制 | 第114-117页 |
| ·科研评价机制 | 第117-120页 |
| ·集成模型的运行环境优化 | 第120-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2-124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24-128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24-125页 |
| ·后续研究展望 | 第125-1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8-137页 |
| 附录 | 第137-141页 |
| 作者简历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