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私放在押人员罪概念界定与立法沿革 | 第10-14页 |
(一)私放在押人员罪的概念 | 第10-12页 |
1. 本罪不同概念的比较 | 第10-11页 |
2. 本罪概念的界定 | 第11-12页 |
(二)私放在押人员罪的立法沿革 | 第12-14页 |
二、私放在押人员罪的犯罪构成特征 | 第14-23页 |
(一)案例列举 | 第14-15页 |
(二)本罪的犯罪构成特征 | 第15-23页 |
1. 本罪的法益 | 第15页 |
2. 本罪的客观要件 | 第15-18页 |
3. 本罪的主体要件 | 第18-21页 |
4. 本罪的主观要件 | 第21-23页 |
三、私放在押人员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 | 第23-35页 |
(一)罪与非罪 | 第23-24页 |
(二)既遂与未遂的认定 | 第24-26页 |
(三)特殊情形的认定 | 第26-30页 |
1. 临时私放与短期私放问题 | 第26-27页 |
2. “错放”、私放无辜的问题 | 第27-28页 |
3. 受贿私放和领导“指示”私放问题 | 第28-29页 |
4. 私放被限制人身自由人员行为的认定 | 第29-30页 |
(四)共犯的认定 | 第30-32页 |
1. 司法工作人员共谋实施本罪 | 第30-31页 |
2. 司法工作人员与在押人员及其他关联人员共同实施本罪 | 第31-32页 |
(五)本罪与其他类似犯罪的区别 | 第32-35页 |
1. 本罪与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的区别 | 第32页 |
2. 本罪与徇私枉法罪的区别 | 第32-34页 |
3. 本罪与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的区别 | 第34-35页 |
四、私放在押人员罪的立法完善 | 第35-41页 |
(一)我国立法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二)立法建议—借鉴域外立法 | 第37-41页 |
1. 明确犯罪主体 | 第37-38页 |
2. 扩大犯罪对象 | 第38-39页 |
3. 完善法定刑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后记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