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3页 |
| 1 前言 | 第13-16页 |
|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 ·选题的目的意义 | 第14-16页 |
| ·贯彻落实《新课标》课程改革 | 第14页 |
| ·丰富农村中学体育课程内容 | 第14页 |
| ·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 | 第14-15页 |
| ·培养农村中学学生的终身体育观 | 第15页 |
| ·传承民族民间体育项目 | 第15-16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8页 |
| ·民族民间体育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页 |
| ·体育课程资源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8页 |
| ·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 ·国内外体育课程资源相关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国内外民族民间体育相关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1-26页 |
| ·研究对象 | 第21-23页 |
| ·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23页 |
| ·专家访谈法 | 第23页 |
| ·问卷调查法 | 第23-25页 |
| ·实地考察法 | 第25页 |
| ·数理统计法 | 第25页 |
| ·逻辑分析法 | 第25-26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6-43页 |
| ·凤凰县民族民间体育项目资源现状分析 | 第26-30页 |
| ·已失传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 | 第26页 |
| ·流传至今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 | 第26-27页 |
| ·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分类 | 第27-29页 |
| ·凤凰县民族民间体育的特征 | 第29-30页 |
| ·凤凰县农村中学体育课程资源现状分析 | 第30-43页 |
| ·体育课程人力资源的状况 | 第30-35页 |
|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状况 | 第35-37页 |
| ·课外、校外体育资源的状况 | 第37页 |
| ·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状况 | 第37-40页 |
| ·自然地理环境资源的状况 | 第40-42页 |
| ·体育课程信息资源的状况 | 第42-43页 |
| 5 凤凰县农村中学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 第43-50页 |
| ·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 第43-44页 |
| ·科学性原则 | 第43页 |
| ·效率优先原则 | 第43页 |
| ·以学生为本原则 | 第43页 |
| ·教师自主创新原则 | 第43-44页 |
| ·目标导向原则 | 第44页 |
| ·因地制宜原则 | 第44页 |
| ·资源共享原则 | 第44页 |
| ·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 | 第44-47页 |
| ·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 | 第44-46页 |
| ·体育设施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法 | 第46页 |
| ·体育项目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手段 | 第46-47页 |
| ·体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路 | 第47页 |
| ·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应注意的问题 | 第47-50页 |
| ·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 第47页 |
| ·发挥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 | 第47-48页 |
| ·选择趣味性强学生易开展的项目 | 第48页 |
| ·选择的项目要有健身价值 | 第48页 |
| ·要因地制宜的选择各种项目 | 第48-50页 |
| 结束语 | 第50-52页 |
| 1 结论 | 第50页 |
| 2 建议 | 第50-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6-57页 |
| 附录1 凤凰县地形划分及农村中学分布情况 | 第57-58页 |
| 附录2 访谈与考察提纲 | 第58-59页 |
| 附录3 调查问卷专家效度评价表 | 第59-60页 |
| 附录4 凤凰县农村中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调查问卷 | 第60-63页 |
| 附录5 凤凰县农村中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调查问卷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