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文化政策研究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5页 |
| 引言 | 第5-10页 |
| (一) 研究意义 | 第5-6页 |
| (二) 研究概况 | 第6-10页 |
| 一、金朝的兴衰和金朝文化政策的推行 | 第10-22页 |
| (一) 金朝的建立及其文化统治思想 | 第10-11页 |
| (二) 金朝的文化管理体系 | 第11-20页 |
| (三) 金朝文化政策的发展和演变 | 第20-22页 |
| 二、儒学与宗教政策 | 第22-39页 |
| (一) 儒学政策 | 第22-30页 |
| 1、尊孔崇儒 | 第22-26页 |
| 2、推崇忠孝观 | 第26-30页 |
| (二) 宗教政策 | 第30-39页 |
| 1、扶植 | 第30-34页 |
| 2、抑制 | 第34-37页 |
| 3、利用 | 第37-39页 |
| 三、教育、科举与文化事业管理政策 | 第39-57页 |
| (一) 教育政策 | 第39-44页 |
| 1、强化汉式教育,广集人才 | 第39-42页 |
| 2、创新女真民族教育,增强民族意识 | 第42-44页 |
| (二) 科举政策 | 第44-51页 |
| 1、倡导汉人科举取士 | 第44-49页 |
| 2、创新女真科举,设置女真进士科 | 第49-51页 |
| (三) 文化事业管理政策 | 第51-57页 |
| 1、重视翻译汉文图书文籍 | 第51-53页 |
| 2、鉴史治世,重视史书编纂 | 第53-57页 |
| 四、金朝文化政策的成因、特点和影响 | 第57-72页 |
| (一) 成因 | 第57-66页 |
| 1、女真族自身发展的需要 | 第58-60页 |
| 2、金朝统治者政治统治的需要 | 第60-62页 |
| 3、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需要 | 第62-64页 |
| 4、开放的民族文化精神的内力推动 | 第64-66页 |
| (二) 特点 | 第66-68页 |
| 1、鲜明的汉化倾向 | 第66-67页 |
| 2、自觉的民族意识 | 第67-68页 |
| 3、强烈的思想控制和中央集权色彩 | 第68页 |
| (三) 影响 | 第68-72页 |
| 1、巩固了金政权的统治 | 第69-70页 |
| 2、促进了民族融合 | 第70-71页 |
| 3、保留了女真民族优秀文化 | 第71-72页 |
| 结语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