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

中国城市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8页
引言第8-9页
一、对弱势群体的界定第9-12页
 (一) 弱势群体的概念第9-11页
 (二) 弱势群体的划分第11页
 (三) 城市弱势群体的构成第11-12页
二、城市弱势群体的现状及成因分析第12-32页
 (一) 老、弱、病、残、妇等人群的弱势现状及成因第12-20页
  1、老、弱、病、残、妇的弱势现状第12-19页
  2、老、弱、病、残、妇的弱势原因第19-20页
 (二) 下岗失业者群体的弱势问题分析第20-24页
  1、下岗失业群体的现状第21-23页
  2、下岗失业群体的弱势原因第23-24页
 (三) 城市农民工群体的弱势问题分析第24-30页
  1、农民工群体的弱势现状第25-27页
  2、农民工群体权益缺失的成因探析第27-30页
 (四) 城市自流人群的弱势问题分析第30-32页
  1、城市自流人群的弱势现状第30-31页
  2、城市自流人群的弱势成因第31-32页
三、弱势群体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负面影响第32-35页
 (一) 势群体的存在不利于社会主义公平公正思想的实现第33页
 (二) 弱势群体问题不利于社会稳定第33-34页
 (三) 弱势群体的存在不利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第34-35页
四、建立我国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体系第35-50页
 (一) 对弱势群体进行保护的法哲学依据第35-38页
  1、个人天赋共同财产说第35-36页
  2、分配正义思想第36页
  3、权利优先于善第36-37页
  4、平等关怀和尊重的权利第37页
  5、超越现代性的法第37-38页
 (二) 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权利保护理论意义第38-40页
  1、保证社会弱势群体尊严权利的享有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状况的基本标准之一第38-39页
  2、社会弱势群体各项权利的享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权思想第39-40页
 (三) 我国城市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法律实现第40-45页
  1、建立城市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第40-43页
  2、建立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机制第43-45页
 (四) 建立城市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体系第45-50页
  1、全面推行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第45-47页
  2、大力发展社区服务第47-50页
结论第50-51页
注释第51-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致谢第58-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困境与对策:我国现阶段慈善事业的发展
下一篇:上海合作组织机制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