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33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介孔材料的合成体系 | 第12-14页 |
·介孔材料的形成机理 | 第14-18页 |
·液晶模板机理 | 第15-16页 |
·协同作用机理 | 第16页 |
·棒状自组装机理 | 第16-17页 |
·协同自组装机理 | 第17-18页 |
·静电作用机理 | 第18页 |
·层状折皱机理 | 第18页 |
·有序介孔材料的表征 | 第18-21页 |
·X 射线粉末衍射 | 第19页 |
·N2 吸附-脱附 | 第19-20页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 第20页 |
·电子显微境 | 第20-21页 |
·透射电子显微境(TEM) | 第20页 |
·扫描电子显微境(SEM) | 第20-21页 |
·核磁共振(NMR) | 第21页 |
·介孔材料的改性 | 第21-26页 |
·介孔孔道内表面组装复合 | 第21-22页 |
·骨架的修饰 | 第21-22页 |
·表面改性 | 第22页 |
·介孔孔道内表面组装复合方法 | 第22-26页 |
·离子吸附/交换法 | 第23-24页 |
·直接水热合成法 | 第24页 |
·共价键移植法 | 第24-25页 |
·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法 | 第25-26页 |
·介孔材料在催化领域的应用 | 第26-32页 |
·酸催化领域 | 第28-30页 |
·介孔分子筛中酸性组分的引入 | 第28-29页 |
·酸性介孔分子筛的应用 | 第29-30页 |
·碱催化领域 | 第30-32页 |
·介孔分子筛中碱性组分的引入 | 第30-31页 |
·碱性介孔分子筛的应用 | 第31-32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33-40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33-34页 |
·化学试剂 | 第34-35页 |
·介孔材料的表征 | 第35-36页 |
·X 射线粉末衍射 | 第35页 |
·N2 吸附-脱附 | 第35页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 | 第35页 |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 | 第35页 |
·能量色散谱(EDS) | 第35页 |
·NH_3 和CO_2 程序升温脱附 | 第35-36页 |
·固体核磁共振 | 第36页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 第36页 |
·吸附吡啶的红外光谱法测定材料表面酸性 | 第36页 |
·催化性能评价 | 第36-40页 |
·酯交换合成碳酸甲乙酯 | 第36-37页 |
·反应原理 | 第37页 |
·反应条件 | 第37页 |
·酯化合成单甘脂 | 第37-40页 |
·反应原理 | 第38页 |
·反应条件 | 第38-40页 |
第三章 酸碱双功能介孔复合材料MA-SBA-15 的合成、表征与催化性能 | 第40-58页 |
·介孔材料的合成 | 第41页 |
·介孔二氧化硅SBA-15 材料的合成 | 第41页 |
·介孔MA-SBA-15 材料的合成 | 第41页 |
·介孔HMA-SBA-15 材料的合成 | 第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54页 |
·XRD | 第41-44页 |
·HRTEM 和EDS | 第44-45页 |
·N_2 吸附-脱附和ICP | 第45-47页 |
·FTIR | 第47-49页 |
·~(29)Si MAS NMR | 第49-50页 |
·TPD | 第50-51页 |
·吡啶吸附的原位红外 | 第51-52页 |
·~(27)Al MAS NMR | 第52-54页 |
·催化性能评价 | 第54-56页 |
·不同MA-SBA-15 催化剂的性能 | 第54-55页 |
·反应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55-56页 |
·酯交换反应机理推测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原位合成酸碱双功能介孔复合材料MZ-SBA-15 及表征 | 第58-69页 |
·介孔MZ-SBA-15 材料的合成 | 第5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7页 |
·XRD | 第58-60页 |
·HRTEM 和EDS | 第60-62页 |
·N_2 吸附-脱附 | 第62-63页 |
·FTIR | 第63-64页 |
·~(29)Si MAS NMR | 第64-66页 |
·TPD | 第66-67页 |
·功能化过程机理推测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MGE 新型介孔硅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 第69-78页 |
·新型介孔硅材料的合成 | 第69-70页 |
·新型GMS-MGE 介孔硅材料的合成 | 第69-70页 |
·新型GML-MGE 介孔硅材料的合成 | 第7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0-77页 |
·晶化温度对GMS-MGE 样品结构的影响 | 第70-71页 |
·晶化时间对GMS-MGE 样品结构的影响 | 第71-72页 |
·老化温度对GMS-MGE 样品结构的影响 | 第72-73页 |
·模板剂脱除方式对GMS-MGE 样品结构的影响 | 第73页 |
·表面活性剂碳链长度对MGE 样品结构的影响 | 第73-77页 |
·XRD | 第73-74页 |
·N_2 吸附-脱附 | 第74-76页 |
·FTIR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M-MGE 介孔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 | 第78-97页 |
·介孔材料的合成 | 第79页 |
·介孔Al-MGE 材料的合成 | 第79页 |
·介孔MA-MGE 材料的合成 | 第79页 |
·介孔Mg-MGE 材料的合成 | 第79页 |
·M-MGE 介孔材料的表征 | 第79-91页 |
·XRD | 第79-82页 |
·N_2 吸附-脱附 | 第82-86页 |
·FTIR | 第86-87页 |
·TPD | 第87-89页 |
·NH_3-TPD | 第87-88页 |
·CO_2-TPD | 第88-89页 |
·NMR | 第89-91页 |
·~(29)Si MAS NMR | 第89-90页 |
·~(27)Al MAS NMR | 第90-91页 |
·M-MGE 介孔材料的催化性能 | 第91-95页 |
·空白实验 | 第91页 |
·不同前驱体制备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 第91-93页 |
·反应时间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93页 |
·催化剂用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93-94页 |
·反应温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94-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97-99页 |
·结论 | 第97-98页 |
·建议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14页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114-115页 |
致谢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