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偶联合成草酸二乙酯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前言 | 第7-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19页 |
| ·引言 | 第8页 |
| ·一氧化碳偶联合成草酸酯液相法 | 第8-10页 |
| ·液相法合成的催化体系 | 第8-9页 |
| ·液相法合成的反应机理 | 第9-10页 |
| ·一氧化碳偶联制备草酸酯气相法合成的催化体系 | 第10-13页 |
| ·气相法合成的催化体系 | 第11-12页 |
| ·载体的研究 | 第11页 |
| ·主催化剂的研究 | 第11-12页 |
| ·助催化剂的研究 | 第12页 |
| ·CO偶联气相法反应机理 | 第12-13页 |
| ·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 第13-18页 |
| ·动力学方程的表示方式 | 第14页 |
| ·动力学的参数估值 | 第14-15页 |
| ·动力学实验的设计 | 第15-16页 |
| ·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动态 | 第16-18页 |
|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19-24页 |
| ·实验试剂 | 第19页 |
| ·实验原理及方法 | 第19-22页 |
| ·亚硝酸乙酯的制备 | 第19-20页 |
| ·一氧化碳偶联反应流程 | 第20-21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1-22页 |
| ·样品分析 | 第22页 |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2页 |
| ·实验条件的确定 | 第22页 |
| ·恒温区的测定 | 第22-23页 |
| ·实验结果的分析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催化剂载体研究 | 第24-31页 |
| ·不同载体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25-26页 |
| ·反应器直径和催化剂体积对于偶联反应的影响 | 第26-28页 |
| ·不同载体催化剂的BET分析 | 第28-29页 |
| ·催化剂的梯尔模数和内扩散有效因子的计算 | 第29-30页 |
| ·小结 | 第30-31页 |
| 第四章 CO气相偶联合成草酸二乙酯的动力学研究 | 第31-46页 |
| ·内外扩散对于反应的影响 | 第31-34页 |
| ·外扩散的影响 | 第32-33页 |
| ·内扩散的影响 | 第33-34页 |
| ·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 第34页 |
| ·实验条件的确定 | 第34-35页 |
| ·反应条件对于CO偶联反应的影响 | 第35-39页 |
| ·动力学数据的处理 | 第39页 |
| ·CO偶联合成草酸二乙酯的动力学参数回归 | 第39-44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39-41页 |
| ·物料恒算 | 第39-40页 |
| ·数学模型 | 第40-41页 |
| ·参数回归方法 | 第41-43页 |
| ·回归初值的选取 | 第41页 |
| ·计算方法 | 第41-42页 |
| ·统计检验及残差分析 | 第42-43页 |
| ·方程参数回归结果 | 第43-44页 |
| ·参数估值结果 | 第43页 |
| ·方程回归残差 | 第43-44页 |
| ·小结 | 第44-46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0-51页 |
| 附录 | 第51-58页 |
| 附录一 催化剂的吸附脱附和孔分布数据图 | 第51-52页 |
| 附录二 符号说明 | 第52-53页 |
| 附录三 动力学实验数据 | 第53-54页 |
| 附录四 CO偶联合成草酸二乙酯速率方程拟合程序 | 第54-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