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2-1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研究的内容及框架 | 第20-22页 |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 第23-43页 |
·循环经济的历史由赖与理论发展 | 第23-24页 |
·循环经济的内涵界定 | 第24-26页 |
·循环经济的概念与内涵 | 第24-25页 |
·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 | 第25-26页 |
·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 | 第26-34页 |
·经济学理论 | 第26-28页 |
·生态学基础 | 第28-32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2页 |
·政策建议 | 第32-34页 |
·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 第34-37页 |
·清洁生产模式 | 第34-35页 |
·生态产业园模式 | 第35-37页 |
·社会层面循环模式 | 第37页 |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比较 | 第37-38页 |
·循环经济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 第38-43页 |
·国外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 第38-41页 |
·循环经济的国内发展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循环经济的主体参与行为研究 | 第43-49页 |
·绿色消费是消费者参与循环经济的具体表现 | 第43-44页 |
·企业参与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 | 第44-45页 |
·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 第45-47页 |
·非政府组织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第47-49页 |
第四章 成都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研究 | 第49-72页 |
·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第49-54页 |
·成都市自然资源概况 | 第49-51页 |
·成都市社会发展概况 | 第51-53页 |
·成都市建设发展概况 | 第53-54页 |
·成都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 第54-66页 |
·成都市资源利用状况 | 第54-62页 |
·成都市环境保护状况 | 第62-66页 |
·影响成都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其它因素 | 第66-70页 |
·观念性制约因素短期内较难改观 | 第66页 |
·结构性制约因素尚未根本改变 | 第66-67页 |
·企业规模小,发展循环经济缺乏规模支撑 | 第67页 |
·没有形成适合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 第67-68页 |
·消费模式有待改善 | 第68页 |
·缺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持体系 | 第68-70页 |
·成都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机遇 | 第70-72页 |
第五章 成都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方案 | 第72-88页 |
·总体思路 | 第72-74页 |
·指导思想 | 第72页 |
·基本原则 | 第72-73页 |
·发展目标 | 第73页 |
·基本思路 | 第73-74页 |
·具体措施 | 第74-84页 |
·能源资源利用的循环经济措施 | 第74-76页 |
·水资源利用的循环经济措施 | 第76-79页 |
·土地资源利用的循环经济对策 | 第79页 |
·环境保护对策 | 第79-84页 |
·成都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重点 | 第84-88页 |
第六章 成都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88-95页 |
·完善成都市循环经济主体参与机制 | 第88-91页 |
·加强政府职能 | 第88-89页 |
·深化公众循环经济意识 | 第89页 |
·积极发展非政府组织 | 第89-90页 |
·加快企业循环经济建设 | 第90-91页 |
·完善循环经济支撑体系 | 第91-95页 |
·循环经济全面发展体系 | 第91页 |
·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 第91-92页 |
·循环经济政策体系 | 第92页 |
·循环经济绿色技术支持体系 | 第92-93页 |
·循环经济评价体系 | 第93-9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2页 |
附录 | 第102-10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