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死刑限制
内容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4页 |
0. 导论 | 第14-2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本文研究内容和逻辑思路 | 第20-21页 |
·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 第21-22页 |
·归纳分析方法与演绎分析方法的并重 | 第22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研究目的 | 第22-23页 |
·研究意义 | 第23页 |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23-25页 |
1. 中国死刑存废之理论讼争 | 第25-32页 |
·西方近代死刑存废之争的主要思想 | 第25-28页 |
·人道主义 | 第26-27页 |
·报应主义 | 第27页 |
·功利主义 | 第27-28页 |
·中国死刑存废理论讼争 | 第28-30页 |
·中国死刑存废理论讼争聚焦及其评论 | 第30-32页 |
2. 中国死刑限制之实践障碍 | 第32-47页 |
·中国死刑限制的实践障碍之探索 | 第32-37页 |
·中国死刑限制的实践障碍之学说批判 | 第32-35页 |
·民族定式思维——中国死刑限制实践障碍之新说 | 第35-37页 |
·中国死刑民族定式思维形成之历史文化原因 | 第37-40页 |
·中国民族定式思维之实证分析 | 第40-47页 |
·刘涌案与辛普森案比较分析 | 第41-43页 |
·马加爵案与赵承熙案比较分析 | 第43-45页 |
·小结 | 第45-47页 |
3. 中国死刑民族定式思维之变革 | 第47-69页 |
·中国死刑民族定式思维变革之时代要求 | 第47-54页 |
·世界死刑发展现状 | 第47-50页 |
·中国死刑发展现状 | 第50-51页 |
·中国死刑民族定式思维变革之必要性 | 第51-54页 |
·中国死刑民族定式思维变革之实践基础 | 第54-56页 |
·政治基础 | 第54-55页 |
·经济基础 | 第55-56页 |
·文化基础 | 第56页 |
·中国死刑民族定式思维变革之途径 | 第56-69页 |
·立法引导 | 第57页 |
·司法引导 | 第57-59页 |
·学术引导 | 第59-63页 |
·舆论引导 | 第63-69页 |
4. 中国死刑限制制度之变革 | 第69-75页 |
·司法变革 | 第69-71页 |
·立法变革 | 第71-75页 |
5. 结语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后记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