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居住建筑论文

中国住房政策背景下小户型住宅适应性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论文缘起第12-29页
   ·研究定位第12-13页
     ·小户型的定位第12页
     ·适应性的定位第12-13页
   ·研究背景第13-20页
     ·小户型住宅的研究背景第13-19页
     ·小户型住宅的研究背景第19-20页
   ·小户型适应性的现实意义第20-23页
     ·促进交流第20-21页
     ·环保第21-22页
     ·深化小户型的认识第22-23页
   ·适应性研究现状第23-28页
     ·国外适应性研究第23-27页
     ·国内适应性研究第27-28页
   ·研究方法和模型第28-29页
第二章 小户型使用空间和功能的互动关系第29-39页
   ·使用空间的量第30-35页
     ·面积的量化标准第30-31页
     ·行为活动对空间量的要求第31-34页
     ·情感尺度对空间量的要求第34-35页
   ·使用空间的形第35-36页
   ·使用空间的质第36-37页
   ·使用空间的联系第37-39页
第三章 实例调查第39-57页
   ·小户型现状调查第39-53页
     ·实例一:2010上海世博会浦江镇定向安排基地5街坊(世博家园)第39-44页
     ·实例二:上海海上菊苑示范居住区第44-48页
     ·实例三:上海浦江镇1号基地(多层、高层)第48-52页
     ·总结第52-53页
   ·小户型的设计思路第53-55页
   ·小户型的设计难点第55-57页
第四章 适应性设计在小户型中的运用第57-87页
   ·适应性设计的原则第57-61页
     ·中立第57-58页
     ·简单体系第58-59页
     ·多向联系第59-60页
     ·层级结构第60-61页
   ·前期开发适应性第61-65页
     ·明确的层级第61-64页
     ·面向开发商和住户第64-65页
   ·规划设计适应性第65-73页
     ·空隙第66-68页
     ·功能混合第68-69页
     ·围合第69-70页
     ·网状结构第70-71页
     ·空间分级第71-72页
     ·小结第72-73页
   ·套型设计适应性第73-79页
     ·可变与不变第73-75页
     ·中性平面第75-76页
     ·预留门洞第76-77页
     ·弹性住宅第77-78页
     ·入口空间第78-79页
     ·小结第79页
   ·室内空间适应性第79-85页
     ·户型面积不变,改变室内分隔第79-80页
     ·部分固定不动,改变空间配属第80-83页
     ·重点部位的适应性研究第83-85页
     ·小结第85页
   ·后期管理适应性第85-87页
     ·管理明确第85-86页
     ·权属明确第86页
     ·市场的完善第86-87页
第五章 小户型适应性研究试验—集装箱住宅体系第87-99页
   ·开发的背景第87-90页
     ·集装箱住宅第87-88页
     ·无缝时代第88-89页
     ·社会变化第89-90页
   ·住宅体系开发及适应性的运用第90-99页
     ·结构体系和空间内核的脱离第90-93页
     ·模数化控制第93-95页
     ·空间复合第95-98页
     ·小结第98-99页
第六章 结论第99-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图表目录第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8页
附录: 小户型获奖方案采访记录第108-115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住宅节约化设计与碳减排研究--以上海地区典型住宅平面中的5个问题为例
下一篇:城郊型森林公园游憩系统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