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站的运行优化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4页 |
| ·论文的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1-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能量分析基础 | 第14-28页 |
| ·能量平衡分析 | 第14-17页 |
| ·能量平衡模型 | 第14-15页 |
| ·各种能量的计算 | 第15-16页 |
| ·能量平衡计算基准 | 第16页 |
| ·能量平衡评价准则 | 第16-17页 |
| ·(火用)分析 | 第17-21页 |
| ·(火用)分析的原理、模型与(火用)平衡方程 | 第17-18页 |
| ·各种(火用)值的计算 | 第18-20页 |
| ·系统(火用)分析评定准则 | 第20-21页 |
| ·基础数据的计算及油品物性分析 | 第21-27页 |
| ·脱气原油物性计算 | 第21-24页 |
| ·天然气的物性计算 | 第24-25页 |
| ·油水混合物物性 | 第25-26页 |
| ·油品物性分析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联合站内主要设备能量分析 | 第28-52页 |
| ·联合站流程及主要设备 | 第28-29页 |
| ·原油加热炉能量分析 | 第29-34页 |
| ·加热炉能量平衡分析 | 第29-31页 |
| ·加热炉(火用)分析 | 第31-34页 |
| ·三相分离器能量分析 | 第34-37页 |
| ·三相分离器能量平衡分析 | 第35-36页 |
| ·三相分离器(火用)分析 | 第36-37页 |
| ·罐类能量分析 | 第37-40页 |
| ·罐能量平衡分析 | 第37-39页 |
| ·罐(火用)分析 | 第39-40页 |
| ·泵能量分析 | 第40-43页 |
| ·输油泵系统能量平衡分析 | 第41-42页 |
| ·输油泵(火用)分析 | 第42-43页 |
| ·电脱水器能量分析 | 第43-46页 |
| ·电脱水器能量平衡分析 | 第44-45页 |
| ·电脱水器(火用)分析 | 第45-46页 |
| ·联合站整体能量分析 | 第46-50页 |
| ·联合站整体能量平衡分析 | 第47-49页 |
| ·联合站整体(火用)分析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第四章 最优化方法简介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2-65页 |
| ·最优化模型及最优化方法简介 | 第52-56页 |
| ·最优化模型 | 第52-54页 |
| ·最优化方法简介 | 第54-56页 |
| ·联合站系统运行参数优化数学模型 | 第56-63页 |
| ·目标函数的确定 | 第56-58页 |
| ·优化变量的确定 | 第58-60页 |
| ·约束条件 | 第60-61页 |
| ·优化算法 | 第61-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 第五章 联合站运行参数优化软件说明 | 第65-73页 |
| ·软件描述 | 第65-66页 |
| ·软件结构 | 第66-68页 |
| ·数据输入模块 | 第66页 |
| ·功能计算模块 | 第66-67页 |
| ·数据输出模块 | 第67-68页 |
| ·软件使用方法 | 第68-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第六章 联合站运行参数优化软件的实际应用 | 第73-92页 |
| ·联合站内主要耗能设备能量分析结果 | 第74-89页 |
| ·单个分水器计算结果 | 第74页 |
| ·进站加热炉计算结果 | 第74-77页 |
| ·油气分离器计算结果 | 第77-78页 |
| ·一次沉降罐计算结果 | 第78-79页 |
| ·单个二次沉降罐计算结果 | 第79-80页 |
| ·脱水泵计算结果 | 第80-81页 |
| ·脱水加热炉计算结果 | 第81-83页 |
| ·电脱水器计算结果 | 第83页 |
| ·好油罐计算结果 | 第83-86页 |
| ·外输泵计算结果 | 第86页 |
| ·联合站整体计算结果 | 第86-89页 |
| ·优化计算结果 | 第89-91页 |
| ·优化变量 | 第89页 |
| ·优化前后联合站的参数对比 | 第89-91页 |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 结论和建议 | 第92-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99页 |
| 附录 | 第99-100页 |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