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研究 | 第1-56页 |
| 中文摘要 | 第4-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10页 |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10-11页 |
| 前言 | 第11-1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2-23页 |
| 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12-14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14-23页 |
| ·实验室环境 | 第14页 |
| ·实验动物分组 | 第14-15页 |
| ·成年大鼠 MCAO 模型制备 | 第15-16页 |
| ·BrdU 掺入方法 | 第16-17页 |
| ·电针方法 | 第17页 |
| ·TTC 染色 | 第17页 |
| ·脑缺血损伤侧新生细胞的检测 | 第17-18页 |
| ·脑缺血损伤侧 Nestin 蛋白的检测 | 第18-19页 |
| ·冰冻组织切片制备 | 第19页 |
| ·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第19-21页 |
| ·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 | 第21-22页 |
| ·统计学方法 | 第22-23页 |
| 结果 | 第23-43页 |
| 1 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评定 | 第23-24页 |
| 2 大鼠急性脑缺血后大脑缺血区梗死范围 | 第24-27页 |
| 3 大鼠急性脑缺血及再灌注后脑内新生细胞增殖变化 | 第27-29页 |
| 4 大鼠急性脑缺血及再灌注后 Nestin 蛋白表达变化 | 第29页 |
| 5 针刺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及再灌注后脑内神经发生的影响 | 第29-40页 |
| 6 针刺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及再灌注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 第40-43页 |
| 讨论 | 第43-50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 综述一 脑缺血后神经发生的研究进展 | 第56-70页 |
| 综述二 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研究 | 第70-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和发表的论文 | 第80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