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引言 | 第12-32页 |
1. 能量评价体系概述 | 第12-17页 |
·能量评价体系的历史发展 | 第12-13页 |
·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体系 | 第13-15页 |
·CNCPS 体系的组成及研究内容 | 第13页 |
·CNCPS 体系主要特点 | 第13-14页 |
·CNCPS 的作用及研究成果 | 第14-15页 |
·代谢葡萄糖(MG)的提出及其重要意义 | 第15-17页 |
·反刍动物葡萄糖营养整体优化模式的提出 | 第15-16页 |
·代谢葡萄糖的作用及研究成果 | 第16-17页 |
2. 反刍动物代谢葡萄糖的营养调控技术 | 第17-30页 |
·提高反刍动物VFA 利用效率的营养调控技术 | 第17-24页 |
·VFA 的产生及其相关概况 | 第17-22页 |
·VFA 的来源及日粮中碳水化合物发酵生成VFAS 的途径 | 第17-19页 |
·挥发性脂肪酸的营养特点及研究规律 | 第19-21页 |
·瘤胃VFAS 产生量的定量研究 | 第21-22页 |
·瘤胃内VFA 的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 第22-24页 |
·瘤胃VFAS 吸收机制的研究 | 第22-23页 |
·影响瘤胃内VFAS 吸收的因素及其吸收规律的研究 | 第23-24页 |
·过瘤胃淀粉及过瘤胃淀粉在小肠内的消化率对MG 的调控 | 第24-30页 |
·过瘤胃淀粉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作用 | 第24页 |
·谷物的加工工艺 | 第24-26页 |
·淀粉在瘤胃内降解的影响因素 | 第26-28页 |
·淀粉在小肠内的消化吸收及提高小肠可消化淀粉的调控措施 | 第28-30页 |
·外源性葡萄糖在小肠中的最大吸收量 | 第30页 |
3. 本文研究思路 | 第30-32页 |
试验研究 | 第32-80页 |
第一章 饲料营养成分和瘤胃丙酸产量的数学模型 | 第32-50页 |
试验一奶牛常用饲料营养成分的测定 | 第32-44页 |
1 引言 | 第3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2-40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3页 |
4 小结 | 第43-44页 |
试验二利用体外法建立饲料营养成分和瘤胃丙酸产量的回归模型 | 第44-50页 |
1 引言 | 第4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3 数据处理 | 第46页 |
4 结果与讨论 | 第46-49页 |
5 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二章 奶牛常用饲料代谢葡萄糖(MG)值的测定 | 第50-69页 |
试验一 奶牛常用饲料过瘤胃淀粉量及瘤胃降解率的测定 | 第50-59页 |
1 引言 | 第5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0-53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53-58页 |
4 小结 | 第58-59页 |
试验二 奶牛常用饲料过瘤胃淀粉在奶牛小肠中消化率及其测定方法的研究 | 第59-66页 |
1 引言 | 第5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9-6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61-65页 |
4 小结 | 第65-66页 |
试验三 奶牛常用饲料MG 值的计算 | 第66-69页 |
1 引言 | 第6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66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66-68页 |
4 小结 | 第68-69页 |
第三章 玉米的不同加工工艺和粗饲料组合对代谢葡萄糖的影响 | 第69-80页 |
试验一 玉米的不同加工工艺和粗饲料组合对代谢葡萄糖的影响 | 第69-80页 |
1 引言 | 第6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69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69-79页 |
4 小结 | 第79-80页 |
论文总体讨论与结论 | 第80-85页 |
1. 论文总体讨论 | 第80-83页 |
·代谢葡萄糖测定方法评述 | 第80-81页 |
·代谢葡萄糖影响因素的评述 | 第81-83页 |
·传统能量指标的局限性及MG 指标的优越性 | 第83页 |
2. 论文总体结论 | 第83-84页 |
3. 本论文创新之处 | 第84页 |
4. 未来研究展望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3页 |
附录 | 第93-95页 |
作者简介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