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1 引言 | 第7-18页 |
| ·奶牛乳腺炎的分类 | 第7-8页 |
| ·传染性奶牛乳腺炎 | 第7-8页 |
| ·环境性奶牛乳腺炎 | 第8页 |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的奶牛乳腺炎 | 第8页 |
| ·奶牛乳腺炎的诊断与检测 | 第8-10页 |
| ·临床型乳腺炎 | 第8-9页 |
| ·隐性乳腺炎 | 第9-10页 |
| ·乳汁病原微生物检查 | 第10页 |
| ·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腺炎 | 第10-18页 |
| ·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奶牛乳腺炎相关的因素 | 第11-12页 |
|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机理 | 第12页 |
|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奶牛乳腺炎的防治 | 第12-17页 |
| ·凝聚因子A(clumping factor A, ClfA)简介 | 第17-18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页 |
| 2 实验一 凝聚因子 A A 区基因的克隆 | 第18-32页 |
| ·实验材料 | 第18-21页 |
| ·载体及菌种 | 第18页 |
| ·试剂与工具酶 | 第18页 |
| ·试验主要仪器 | 第18-19页 |
| ·培养基与试剂按文献介绍的方法配制 | 第19-21页 |
| ·实验方法 | 第21-26页 |
| ·引物设计 | 第22页 |
| ·目的片段的扩增及重组载体的构建 | 第22-26页 |
| ·实验结果 | 第26-31页 |
| ·目的基因的扩增与克隆 | 第26-27页 |
| ·重组质粒双酶切鉴定 | 第27-28页 |
| ·序列测定及分析 | 第28-31页 |
| ·抗原位点分析 | 第31页 |
| ·讨论 | 第31-32页 |
| ·Mg~(2+)浓度对 PCR 扩增的影响 | 第31页 |
| ·序列测定及分析 | 第31-32页 |
| ·抗原位点分析 | 第32页 |
| 3 实验二 凝聚因子 A A 区基因的表达及其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 | 第32-47页 |
| ·实验材料 | 第32-35页 |
| ·载体及菌种 | 第32-33页 |
| ·试剂与工具酶 | 第33页 |
| ·试验主要仪器 | 第33页 |
| ·培养基与试剂按文献介绍的方法配制 | 第33-35页 |
| ·实验动物 | 第35页 |
| ·实验方法 | 第35-43页 |
|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36-38页 |
| ·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分析 | 第38-40页 |
| ·表达蛋白的纯化及分析 | 第40页 |
| ·目的蛋白及其抗体的检测 | 第40-43页 |
| ·实验结果 | 第43-46页 |
| ·重组表达载体双酶切鉴定 | 第43-44页 |
| ·目的基因表达和SDS-PAGE 分析 | 第44页 |
| ·表达产物的可溶性分析 | 第44页 |
| ·表达产物的检测与分析 | 第44-45页 |
| ·抗体抗黏附能力检测结果 | 第45-46页 |
| ·讨论 | 第46-47页 |
| ·目的蛋白的检测 | 第46页 |
| ·试管凝集试验 | 第46页 |
| ·吞噬调理作用 | 第46-47页 |
| 4 总体讨论 | 第47-48页 |
| ·金黄色葡萄球菌特性 | 第47页 |
| ·Boost | 第47-48页 |
| 5 结论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