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1 引言 | 第13-16页 |
·中央企业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 第13页 |
·中央企业重组进程 | 第13-14页 |
·中央企业重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论文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2 中央企业重组问题研究 | 第16-23页 |
·中央企业重组动因分析 | 第16-20页 |
·中国经济规模发展的现实需要 | 第16-17页 |
·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客观要求 | 第17-19页 |
·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必要途径 | 第19页 |
·中央企业加速发展、应对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 第19-20页 |
·中央企业委托代理问题分析 | 第20-22页 |
·代理关系与较高的代理费用 | 第21页 |
·代理关系选择的非市场化 | 第21-22页 |
·国有产权代表缺乏风险责任能力 | 第22页 |
·中央企业重组模式的分类基准 | 第22-23页 |
3 企业重组的理论基础 | 第23-28页 |
·重组的含义 | 第23-24页 |
·重组理论回顾 | 第24-28页 |
·竞争优势理论 | 第24页 |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 | 第24-26页 |
·交易费用理论 | 第26-27页 |
·SCP理论 | 第27页 |
·产业演进曲线 | 第27-28页 |
4 中央企业重组模式分析 | 第28-47页 |
·基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重组 | 第28-38页 |
·主要特点 | 第29-30页 |
·具体方式 | 第30-33页 |
·合并类型 | 第33-38页 |
·基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组 | 第38-42页 |
·主要特点 | 第38-39页 |
·适用范围 | 第39-40页 |
·具体方式 | 第40-41页 |
·相关案例 | 第41-42页 |
·基于不良资产处置的重组 | 第42-46页 |
·主要特点 | 第42-43页 |
·具体方式 | 第43-44页 |
·托管成效 | 第44-45页 |
·存在问题 | 第45页 |
·相关案例 | 第45-46页 |
·三种重组模式的关系 | 第46-47页 |
5 国外国有企业重组的经验及可借鉴性研究 | 第47-51页 |
·英国 | 第47-48页 |
·日本、韩国 | 第48-49页 |
·新加坡 | 第49-50页 |
·对中央企业重组的启示 | 第50-51页 |
6 推进中央企业重组的优化机制 | 第51-61页 |
·中央企业重组原则 | 第51-54页 |
·坚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则 | 第51页 |
·坚持市场配置资源与出资入主导相结合的原则 | 第51-52页 |
·坚持有进有退的原则 | 第52页 |
·坚持突出主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原则 | 第52-53页 |
·坚持重组与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的原则 | 第53-54页 |
·中央企业重组的具体优化措施 | 第54-61页 |
·引进战略投资者 | 第54-56页 |
·股份制改组 | 第56-57页 |
·以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为平台推进重组 | 第57-61页 |
7 结论及启示:国资委在中央企业重组中应发挥更大作用 | 第61-65页 |
·央企未来重组特征的展望 | 第61页 |
·国资委在推进央企重组中的作用 | 第61-65页 |
·在基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重组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 第61-62页 |
·在基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组中,发挥指导和监督作用 | 第62-63页 |
·在基于不良资产处置的重组中,加快成立资产经营公司的步伐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