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妇产科学论文--产科学论文--产褥期论文

中西医综合干预产后缺乳理论与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5页
文献研究第15-33页
 综述一 古代中医产后缺乳治疗发展概况第15-23页
 综述二 产后缺乳中医诊治现状第23-33页
理论研究 中医药康复疗法防治产后缺乳疗效评价与对策研究第33-57页
 前言第33-34页
 1 母乳喂养第34页
 2 乳汁分泌机制及成分第34-40页
   ·西医学基础理论第34-39页
     ·乳汁分泌机制第34-35页
     ·母乳的成分第35-37页
     ·乳汁的数量第37-39页
   ·中医学基础理论第39-40页
     ·乳血同源第39页
     ·脾胃健运第39-40页
     ·资于冲任第40页
     ·肝气条达第40页
 3 影响乳汁分泌的内外因素第40-41页
 4 中医药治疗产后缺乳基础理论第41-44页
   ·缺乳病因病机第41-43页
     ·气血虚弱第41-42页
     ·肾气不足、精血亏虚第42页
     ·肺气虚弱、宣降失司第42页
     ·肝郁气滞、乳络不通第42-43页
     ·痰气壅阻、乳络不通第43页
   ·缺乳虚实的辨证要领第43页
   ·缺乳诊断标准第43-44页
 5 中医药疗治缺乳的基本方法第44-54页
   ·药食同源第44页
   ·常用催乳食物第44-45页
   ·常用催乳中药第45页
   ·催乳方剂第45-54页
 6 小结第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临床研究 中西医综合干预产后缺乳临床研究第57-83页
 前言第57-59页
 1 资料和方法第59-71页
   ·研究对象第59页
   ·诊断标准第59-64页
     ·中医诊断标准第59页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第59-60页
     ·证候评价标准第60-62页
     ·纳入标准第62页
     ·排除标准第62页
     ·受试者退出试验的条件及步骤第62-63页
     ·中止试验的条件第63页
     ·剔除病例标准第63-64页
     ·脱落病例标准第64页
   ·研究方法第64-68页
     ·问卷调查第64页
     ·临床观察第64-68页
     ·实验室检测第68页
   ·统计分析第68-69页
     ·数据集的选择第68-69页
     ·统计分析第69页
   ·质量控制第69-70页
   ·偏倚控制第70-71页
 2 结果第71-79页
   ·哺乳问卷调查结果第71-77页
   ·临床观察数据结果第77-78页
     ·一般临床资料第77页
     ·中医证型诊断情况第77-78页
     ·缺乳患者疗效观察情况第78页
   ·乳汁成分检测情况第78-79页
 3 讨论第79-82页
   ·产后缺乳患者对中医药催乳认识现况第79页
   ·产后缺乳辨证及治疗现况第79-80页
   ·临床乳汁检测的应用第80-81页
   ·哺乳质量监测与促进指导系统辅助临床医师诊断及治疗的应用第81-82页
 4 结论第82-83页
   ·应用中医治疗产后缺乳第82页
   ·哺乳指导专科标准的建立及推广第82页
   ·乳汁成分分析检测常规化第82-83页
总结论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5页
致谢第85-87页
个人简历第87-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期抑郁症发病规律的探讨
下一篇:复位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