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1章 导论 | 第8-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9-10页 |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0-12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 | 第12-16页 |
·金融结构论 | 第12-13页 |
·金融深化论 | 第13-14页 |
·金融功能论 | 第14-16页 |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研究 | 第16-17页 |
·关于金融对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影响的研究 | 第17页 |
·关于利用金融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 | 第17-19页 |
第3章 泛珠九省区经济金融非均衡发展的现状 | 第19-29页 |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19-20页 |
·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 | 第19页 |
·金融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 | 第19-20页 |
·九省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 | 第20-23页 |
·人均GDP比较 | 第20-21页 |
·居民收入比较 | 第21-22页 |
·居民消费水平比较 | 第22-23页 |
·九省区金融发展水平比较 | 第23-29页 |
·银行业发展水平比较 | 第23-25页 |
·证券业发展水平比较 | 第25-27页 |
·保险业发展水平比较 | 第27-29页 |
第4章 金融对泛珠九省区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影响 | 第29-40页 |
·金融对泛珠九省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29-35页 |
·金融对泛珠九省区资本形成的影响 | 第29-32页 |
·金融对泛珠九省资本流动的影响 | 第32-33页 |
·金融对泛珠九省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 | 第33-35页 |
·金融对九省区经济非均衡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5-40页 |
·变量选取和模型建立 | 第35-36页 |
·平稳性检验 | 第36页 |
·协整检验 | 第36-38页 |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38-39页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第5章 国外利用金融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40-46页 |
·美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金融政策 | 第40-41页 |
·德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金融政策 | 第41-42页 |
·日本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金融政策 | 第42页 |
·巴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金融政策 | 第42-43页 |
·经验及启示 | 第43-46页 |
·建立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 | 第43-44页 |
·实施区域化的金融管理政策 | 第44-45页 |
·实施倾斜性的优惠信贷政策 | 第45-46页 |
第6章 促进泛珠九省区协调发展的金融政策建议 | 第46-56页 |
·金融机构层面 | 第46-48页 |
·优化金融机构行业结构 | 第46-47页 |
·优化金融机构所有制结构 | 第47页 |
·优化金融机构产品服务结构 | 第47-48页 |
·监管机构层面 | 第48-50页 |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 第48页 |
·建立风险防范和救助机制 | 第48-49页 |
·创建监管机构的合作交流机制 | 第49-50页 |
·地方政府层面 | 第50-52页 |
·减少对金融业的行政区域干预 | 第50-51页 |
·扶持地方性金融机构发展 | 第51页 |
·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 | 第51-52页 |
·中央政府层面 | 第52-56页 |
·实施差异化的存款准备金率 | 第52页 |
·实施差异化的利率政策 | 第52页 |
·实施差异化的信贷优惠政策 | 第52-53页 |
·实施差异化的资本市场进入政策 | 第53-54页 |
·加强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录 | 第60-62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