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一、 人与经济的关系问题是经济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 第10-11页 |
二、 改革开放前人们是如何看待人与经济的关系的 | 第11-12页 |
三、 西方经济哲学是如何规定人与经济的关系的 | 第12-13页 |
四、 “人是经济的主体”是邓小平经济哲学的基本理念 | 第13-14页 |
第二章 邓小平的“人是经济的主体”理念的形成过程 | 第14-20页 |
一、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人是经济的主体"理念的确立提供了必要性 | 第14-16页 |
二、 自1987年党的十三大开始对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确认,为"人是经济的主体"理念的确立提供了可能性 | 第16-18页 |
三、 自1992年党的十四大开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为"人是经济的主体"理念的确立提供了现实性 | 第18-20页 |
第三章 邓小平的"人是经济的主体"理念的基本内容 | 第20-33页 |
一、 经济主体的本质规定性 | 第20-26页 |
二、 经济主体的群体形式 | 第26-28页 |
三、 经济主体的个体形式 | 第28-33页 |
第四章 邓小平的"人是经济的主体"理念的主要表现 | 第33-41页 |
一、 人是生产力的主体 | 第33-34页 |
二、 人是生产关系的主体 | 第34-36页 |
三、 人是经济伦理的主体 | 第36-38页 |
四、 人是享用经济成果的主体 | 第38-41页 |
第五章 邓小平的"人是经济的主体"理念的重要意义 | 第41-49页 |
一、 对马克思经济哲学关于人的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 第41-45页 |
二、 对西方经济哲学关于人的理论的批判和吸收 | 第45-46页 |
三、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提供理论前提 | 第46-47页 |
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