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数字时代的欢乐颂——保罗·莱文森媒介理论分析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绪论第10-21页
 1.研究背景第10-11页
 2.文献综述第11-19页
   ·对北美媒介研究的研究第11-13页
   ·对媒介环境学派的研究第13-16页
   ·保罗·莱文森简介第16-18页
   ·文献及资料来源第18-19页
 3.研究目的第19页
 4.研究方法第19-21页
第一章 莱文森与"媒介即讯息"第21-32页
 1.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第21-22页
 2."媒介即讯息"新解第22-25页
   ·莱文森对"媒介即讯息"的解读第22-24页
   ·莱文森对"媒介即讯息"的发展第24-25页
 3."媒介即讯息"引出的"媒介决定论"之争第25-28页
 4."媒介即讯息"引发的历史沿革第28-32页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第28页
   ·尼尔·波兹曼的"媒介即隐喻"第28-29页
   ·莱文森的"媒介即人的选择"第29-32页
第二章 莱文森与"地球村"第32-36页
 1.广播技术下的"儿童村"第32-33页
 2.电视技术下的"窥视者的村落"第33-34页
 3.数字时代的"地球村"第34-35页
 4."地球村"的意义第35-36页
第三章 莱文森与"后视镜"第36-39页
第四章 莱文森的"人性化趋势"理论第39-46页
 1.什么是"人性化趋势"理论第39-43页
   ·人性化趋势的一些重要的特点第41-43页
 2."人性化趋势"理论中的泛媒介观第43-44页
 3."补偿性媒介"理论第44-46页
第五章 技术演化的三阶段论第46-49页
 1.技术演化的第一阶段:技术作为玩具第46-47页
 2.技术演化的第二阶段:技术作为现实的镜子第47-48页
 3.技术演化的第三阶段:技术作为艺术的接生婆第48-49页
第六章 莱文森其他理论成果第49-53页
 1.知识进化的三阶段论第49-50页
 2.对波普尔三个世界的技术调整第50-51页
 3.后麦克卢汉主义第51-53页
第七章 莱文森理论与媒介技术发展前景第53-59页
 1.麦克卢汉的媒介四定律第53-54页
 2.遵循人性化趋势的媒介逆转第54-59页
   ·数字时代的文字第54-55页
   ·数字时代的手机第55-57页
   ·互联网的逆转第57-59页
结语第59-61页
注释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后记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狭义“人肉搜索”之研究
下一篇:当前中国政治博客的博主研究--以人民网的热门时政博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