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天(宇宙航行)论文--航天仪表、航天器设备、航天器制导与控制论文--制导与控制论文--航天器制导与控制论文--姿态控制系统论文

空间目标相对位置和姿态的抗差四元数估计

主要符号表第1-11页
摘要第11-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30页
   ·引言第14-15页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5-17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7-28页
     ·空间交会对接与相对测量机制第17-20页
     ·相对位置姿态估计算法第20-24页
     ·四元数及其在摄影测量及导航中的应用第24-26页
     ·相对位置和姿态的抗差估计第26-28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第28-30页
第2章 理论基础第30-56页
   ·矢量运算与坐标变换第30-34页
     ·矢量运算与分量矩阵第30-31页
     ·坐标变换第31-33页
     ·旋转坐标系中矢量的导数第33-34页
   ·四元数及其在旋转变换中的应用第34-45页
     ·四元数的定义与性质第34-37页
     ·四元数的矩阵表达式第37-38页
     ·四元数导数与极值第38-39页
     ·单位四元数球面线性插值第39-41页
     ·三维空间旋转的四元数表达式第41-43页
     ·用四元数构成坐标旋转变换矩阵第43-44页
     ·四元数与欧拉角的关系第44-45页
   ·基于四元数的空间相似变换直接解法第45-55页
     ·基本原理第45-48页
     ·计算步骤第48页
     ·数值仿真第48-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3章 空间目标的近距离相对运动第56-80页
   ·坐标系第56-58页
     ·黄道坐标系第56-57页
     ·地心赤道惯性坐标系第57-58页
     ·星载坐标系第58页
   ·轨道根数第58-61页
     ·状态向量第59页
     ·Kepler 根数第59-61页
     ·状态向量和Kepler 根数的关系第61页
   ·空间目标的近距离相对轨道运动第61-66页
     ·相对运动方程第62-63页
     ·相对运动解析解第63-64页
     ·数值仿真第64-66页
   ·空间目标的近距离相对姿态运动第66-70页
     ·姿态参数第66-68页
     ·航天器姿态动力学方程第68-69页
     ·航天器相对姿态动力学方程第69-70页
   ·用于追踪的相对轨道设计与计算第70-79页
     ·相对轨道设计分析第70-73页
     ·追踪航天器轨道根数计算第73-74页
     ·数值仿真第74-79页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4章 相对位置和姿态估计的摄影测量方法第80-101页
   ·坐标系第80-81页
     ·图像坐标系第80-81页
     ·像平面坐标系第81页
     ·像空间坐标系第81页
     ·物空间坐标系第81页
   ·相对位置和姿态估计第81-86页
     ·基本思路第81-82页
     ·共线条件方程及其线性化第82-85页
     ·误差方程的答解第85-86页
   ·直接利用旋转矩阵进行相对位置和姿态估计第86-94页
     ·基本思路第86-87页
     ·具有约束条件的间接平差理论第87-88页
     ·旋转矩阵算法的原理第88-90页
     ·计算过程第90页
     ·数值仿真第90-94页
   ·在轨自检校光学成像测量算法第94-100页
     ·测量算法基本关系式第95-96页
     ·内参数及相对位置和姿态的求解第96页
     ·测量算法的解算过程第96-97页
     ·数值仿真第97-100页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5章 相对位置和姿态的四元数估计第101-135页
   ·P3P 问题的四元数直接算法第101-107页
     ·问题描述第101-102页
     ·三边距离的求解第102-103页
     ·相对位置参数的求解第103页
     ·相对姿态参数的求解第103-106页
     ·计算过程第106页
     ·数值仿真第106-107页
   ·空间后方交会的四元数估计方法第107-114页
     ·误差方程第108-109页
     ·平差原理第109-110页
     ·计算流程第110-111页
     ·精度估计第111-112页
     ·数值仿真第112-114页
   ·全局收敛的四元数估计方法第114-134页
     ·物方空间共线方程第115-117页
     ·物方空间共线误差第117-118页
     ·正交迭代估计原理第118-119页
     ·全局收敛特性分析第119-121页
     ·利用比例正交投影解算初值第121-122页
     ·数值仿真第122-134页
   ·本章小结第134-135页
第6章 相对位置和姿态的抗差估计第135-165页
   ·抗差估计的基本概念第135-137页
   ·抗差性度量指标第137-140页
   ·相对位置和姿态的M 型抗差估计第140-151页
     ·M 估计及影响函数第140-142页
     ·基于选权迭代法的抗差估计第142-148页
     ·抗差估计算法第148-149页
     ·数值仿真第149-151页
   ·相对位置和姿态的RANSAC 估计第151-164页
     ·直线的RANSAC 估计第152页
     ·RANSAC 原理第152-157页
     ·RANSAC 的改进算法(R-RANSAC)第157-160页
     ·抗差估计算法第160-161页
     ·数值仿真第161-164页
   ·本章小结第164-165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165-168页
   ·总结第165-167页
   ·展望第167-168页
参考文献第168-174页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第174-176页
致谢第176页

论文共1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静止轨道多星共位技术研究
下一篇:分布式卫星干涉仪轨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