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绘制传输函数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8页 |
·本文的结构框架 | 第18-20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9页 |
·直接体绘制技术的光学模型 | 第20-21页 |
·直接体绘制技术的算法基础 | 第21-24页 |
·直接体绘制技术主要算法 | 第21-23页 |
·绘制算法分析与比较 | 第23-24页 |
·传输函数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传输函数的数据信息 | 第25-27页 |
·传输函数的值域 | 第27页 |
·传输函数主要的设计方法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梯度变化的片段采样绘制方法 | 第29-36页 |
·光线投射算法原理 | 第29-31页 |
·梯度变化的片段采样绘制方法 | 第31-32页 |
·梯度变化的片段采样绘制方法具体过程 | 第32-33页 |
·实验结果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面向医学体数据的传输函数设计 | 第36-44页 |
·面向医学体数据的分类 | 第36-37页 |
·体数据标量值曲线的建立 | 第37-40页 |
·体数据标量值曲线的隐式表示 | 第37-38页 |
·最小二乘法曲线拟合 | 第38-40页 |
·体数据标量值梯度幅值曲线的建立 | 第40-41页 |
·分类器的流程 | 第41-42页 |
·实验结果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一种交互式传输函数调节软件的设计 | 第44-54页 |
·软件的开发环境 | 第44-45页 |
·软件的系统设计 | 第45-46页 |
·软件总体结构 | 第45页 |
·软件的功能结构 | 第45-46页 |
·软件设计 | 第46-47页 |
·软件流程图 | 第46-47页 |
·软件的实现 | 第47-51页 |
·软件界面 | 第47-48页 |
·传输函数编辑器 | 第48-51页 |
·其它体数据绘制结果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工作总结 | 第54-55页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