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7页 |
| 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目次 | 第9-12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 ·引言 | 第12页 |
| ·酸雨的概述 | 第12-17页 |
| ·定义及判别 | 第12-14页 |
| ·酸雨的形成过程 | 第14页 |
| ·酸雨的危害 | 第14-17页 |
| ·酸雨研究概况 | 第17-25页 |
| ·国外酸雨研究概况 | 第17-19页 |
| ·中国酸雨研究概况 | 第19-23页 |
| ·国内酸雨研究中的问题与展望 | 第23-25页 |
| ·乐清市酸雨研究概况 | 第25页 |
| ·论文的意义及内容 | 第25-26页 |
| 2 乐清市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 | 第26-30页 |
| ·乐清市自然环境概况 | 第26-28页 |
| ·地理位置 | 第26页 |
| ·地形地貌 | 第26页 |
| ·气候 | 第26-27页 |
| ·自然资源 | 第27页 |
| ·土壤 | 第27-28页 |
| ·自然灾害 | 第28页 |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8-30页 |
| ·历史沿革 | 第28页 |
| ·行政区划 | 第28页 |
| ·交通及运输 | 第28页 |
| ·燃料与能源消耗情况 | 第28-30页 |
| 3 乐清市大气环境质量及污染现状 | 第30-34页 |
| ·评价标准 | 第30-31页 |
| ·乐清市城区大气污染物年均值分析 | 第31页 |
| ·乐清市大气污染物月均值分析 | 第31-33页 |
| ·乐清市大气污染物季均值分析 | 第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4 乐清市降水酸度污染现状 | 第34-45页 |
| ·布点 | 第34页 |
| ·采样与监测 | 第34-36页 |
| ·采样 | 第34页 |
| ·监测项目 | 第34页 |
| ·监测方法 | 第34-35页 |
| ·监测仪器 | 第35页 |
| ·计算方法 | 第35页 |
| ·样品数 | 第35-36页 |
| ·乐清市降水频率和pH值年际变化 | 第36-38页 |
| ·降水的季节分布 | 第38-39页 |
| ·降水的月分布 | 第39-41页 |
| ·降雨量对酸度的影响分析 | 第41-42页 |
| ·强酸度降水的统计分析 | 第42-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5 降水的离子组成分析 | 第45-54页 |
| ·降水的离子组成概况 | 第45-46页 |
| ·降水的离子浓度比 | 第46-48页 |
| ·降水pH与各离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 | 第48-51页 |
| ·全分析样品pH与降水各离子的相关分析 | 第49页 |
| ·降水pH值与SO_4~(2-)、NO_3~-的关联性 | 第49-50页 |
| ·降水pH值与硫酸根、硝酸根离子单次浓度的关联性 | 第50-51页 |
| ·降水中硫酸根与硝酸根离子浓度的相关性探讨 | 第51页 |
| ·强酸度降水的阴离子组成 | 第51页 |
| ·降水酸度与阳离子浓度的关系分析 | 第51-52页 |
| ·氯离子浓度变化的探讨 | 第52页 |
| ·小结 | 第52-54页 |
| 6 乐清市酸雨形因分析 | 第54-66页 |
| ·酸雨形成机制 | 第54-56页 |
| ·大气主要污染物与降水pH的相关性分析 | 第56-58页 |
| ·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和降水年均值相关性分析 | 第56-57页 |
| ·乐清市部分乡镇点位监测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 ·乐清市酸雨成因分析 | 第58-65页 |
| ·温州电厂是主要来源 | 第58-62页 |
| ·燃油发电机和机动车也是成因之一 | 第62页 |
| ·地形和气象因素 | 第62-63页 |
| ·土壤因素 | 第63-64页 |
| ·生活污染源 | 第64页 |
| ·外部输入 | 第64页 |
| ·浙能乐清电厂的预计影响 | 第64-65页 |
| ·小结 | 第65-66页 |
| 7 乐清市酸雨污染防治对策 | 第66-70页 |
| ·将酸雨防治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第66页 |
| ·以总量控制作为防治酸雨的原则对策 | 第66页 |
| ·加强法制管理 | 第66-67页 |
| ·健全致酸物质的监控体系 | 第67页 |
| ·积极推行二氧化硫排污收费制度和排污权交易政策 | 第67-68页 |
| ·推行清洁燃料.逐步改善能源结构 | 第68页 |
| ·加快电厂脱硫设施的上马和管理 | 第68-69页 |
| ·健全法制,加快燃煤电厂上马脱氮设施的法律制定和实施 | 第69页 |
| ·综合治理机动车尾气 | 第69-70页 |
| 8 结论与建议 | 第70-72页 |
| ·结论 | 第70-71页 |
| ·建议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