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若干杏品种加工相关特性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22页 |
·果实品质 | 第11-12页 |
·外观品质 | 第11页 |
·风味品质 | 第11-12页 |
·营养品质 | 第12页 |
·贮藏品质 | 第12页 |
·影响杏加工品质的主要因素及其研究进展 | 第12-20页 |
·糖类物质 | 第12页 |
·酸类物质 | 第12-13页 |
·维生素C | 第13-14页 |
·酚类物质 | 第14-18页 |
·香味物质 | 第18-20页 |
·我国杏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 | 第20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20-21页 |
·目的与思路 | 第21-22页 |
·目的 | 第21页 |
·思路 | 第21-22页 |
第2章 新疆主要栽培杏制汁相关性状评价 | 第22-27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页 |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试验方法 | 第22页 |
·数量性状的测定 | 第22页 |
·果汁的加工工艺流程 | 第22页 |
·杏制汁质量指标的制定 | 第22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2-26页 |
·不同品种杏果实单果重的比较 | 第22-23页 |
·不同品种杏果实出汁率的比较 | 第23页 |
·不同品种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比较 | 第23-24页 |
·不同品种杏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比较 | 第24页 |
·不同品种杏果实维生素C 含量的比较 | 第24-25页 |
·不同品种杏果实糖酸比值的比较 | 第25-26页 |
·结论 | 第26页 |
·讨论 | 第26-27页 |
第3章 南疆主要栽培杏品种果浆品质及稳定性研究 | 第27-33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7页 |
·试验材料 | 第27页 |
·试验方法 | 第27页 |
·杏浆生产工艺流程 | 第27页 |
·杏浆工艺流程操作要点 | 第27页 |
·杏浆理化指标测定方法 | 第27页 |
·统计分析 | 第27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7-31页 |
·不同品种杏浆贮存中总糖含量的变化 | 第27-28页 |
·不同品种杏浆贮存中总酸含量的变化 | 第28-29页 |
·不同品种杏浆贮存中Vc 含量的变化 | 第29页 |
·不同品种杏浆贮存中OD 值的变化 | 第29-30页 |
·不同品种杏浆营养成分聚类分析结果 | 第30-31页 |
·结论 | 第31页 |
·讨论 | 第31-33页 |
第4章 南疆主要栽培杏香味物质研究 | 第33-38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3页 |
·试验材料 | 第33页 |
·试验方法 | 第33页 |
·香气成分自动顶空萃取 | 第33页 |
·气相色谱质谱条件 | 第33页 |
·香气成分的定性定量方法 | 第33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36页 |
·参试杏品种的香味物质分类比较 | 第33-34页 |
·参试杏品种的特有香味物质 | 第34-36页 |
·参试杏品种的主要香味物质 | 第36页 |
·结论 | 第36页 |
·讨论 | 第36-38页 |
第5章 南疆主要栽培杏抗氧化活性和总酚含量的研究 | 第38-42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8-39页 |
·试验材料 | 第38页 |
·试验方法 | 第38-39页 |
·样品处理 | 第38页 |
·抗氧化活性测定 | 第38页 |
·总酚含量的测定 | 第38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8-39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9-41页 |
·不同杏品种总抗氧化能力的比较 | 第39页 |
·不同杏品种DPPH˙自由清除率的比较 | 第39-40页 |
·不同杏品种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比较 | 第40页 |
·不同杏品种总酚含量的比较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页 |
·讨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作者简历 | 第49-50页 |
附件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