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5页 |
·大豆胞囊线虫的研究进展 | 第8-11页 |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分布 | 第8页 |
·病害症状与病原学 | 第8-9页 |
·生活史 | 第9-10页 |
·大豆胞囊线虫的生理学 | 第10页 |
·大豆胞囊线虫的生理分化 | 第10页 |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 | 第10-11页 |
·大豆胞囊线虫对大豆致病性机制研究 | 第11-12页 |
·机械损伤 | 第11-12页 |
·生理损害 | 第12页 |
·诱发其它病原物侵染 | 第12页 |
·大豆对大豆胞囊线虫抗性机制研究 | 第12-13页 |
·植物组织细胞学机制 | 第12页 |
·生理生化机制 | 第12-13页 |
·环境条件对大豆胞囊线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3-15页 |
·酸碱度 | 第13页 |
·温湿度 | 第13-14页 |
·土壤类型 | 第14页 |
·根分泌物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环境因子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孵化的影响 | 第15-2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5-16页 |
·供试大豆品种 | 第15页 |
·供试样品 | 第15页 |
·主要设备 | 第15页 |
·pH 值对大豆胞囊线虫越冬胞囊和新鲜成熟胞囊孵化的影响 | 第15-16页 |
·贮存温度和时间对胞囊孵化的影响 | 第1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6-20页 |
·pH 值对大豆胞囊线虫越冬胞囊和新鲜成熟胞囊孵化的影响 | 第16-17页 |
·贮存时间和温度对胞囊孵化的影响 | 第17-20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大豆对大豆胞囊线虫抗性因子的研究 | 第22-3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供试品种 | 第22页 |
·供试样品 | 第22页 |
·供试药品与试剂 | 第22页 |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22-23页 |
·不同品种根部形成胞囊量及孵化线虫量的比较 | 第23页 |
·不同品种根分泌物对胞囊孵化能力的影响 | 第23页 |
·接种情况下不同大豆品种根组织汁液pH 值的测定 | 第23-24页 |
·接种情况下不同大豆品种植株的细胞渗透性的测定 | 第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28页 |
·不同品种根部形成胞囊数量及胞囊孵虫量的比较 | 第24-25页 |
·不同品种根分泌物对胞囊孵化能力的影响 | 第25-26页 |
·接种情况下不同大豆品种根组织汁液酸碱度的比较 | 第26-27页 |
·接种情况下不同大豆品种植株细胞渗透性的比较 | 第27-28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大豆抗胞囊线虫病与几丁质酶活性的关系 | 第30-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供试大豆品种 | 第30页 |
·供试样品 | 第30页 |
·供试药品和试剂 | 第30页 |
·仪器设备 | 第30-31页 |
·室内诱导大豆几丁质酶活性变化 | 第31页 |
·田间诱导大豆几丁质酶活性抗大豆胞囊线虫能力的调查 | 第31-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7页 |
·接种的抗病与感病品种根组织中几丁质酶活性的变化 | 第32-33页 |
·诱导剂对抗病和感病品种根组织中几丁质酶活性的诱导作用 | 第33-35页 |
·田间诱导大豆几丁质酶活性对大豆抗胞囊线虫能力的调查 | 第35-37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37-3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附录 | 第45-49页 |
作者简历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