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3页 |
一、PLP 的发病机理 | 第9-11页 |
1. PLP 所涉及的外周致敏机制 | 第10页 |
2. PLP 所涉及的中枢敏感化 | 第10页 |
3、谷氨酸和NMDA 受体复合物的作用 | 第10页 |
4、大脑皮质功能在PLP 形成中的作用 | 第10-11页 |
二、褪黑素 | 第11-13页 |
1. MEL 的镇痛作用 | 第11页 |
2. MEL 与β-内啡肽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实验正文 | 第13-27页 |
一、材料与方法 | 第13-16页 |
1、材料 | 第13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13页 |
·主要试剂 | 第13页 |
2、实验方法 | 第13-16页 |
·实验动物的准备 | 第13-14页 |
·热板法测量断尾后不同时间小鼠的痛阈 | 第14页 |
·热板法测量注射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后断尾小鼠的痛阈 | 第14页 |
·ELISA 法测定血清中褪黑素含量 | 第14-15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15-16页 |
二、结果 | 第16-22页 |
1、手术截断尾末端后不同时间小鼠痛反应潜伏期的变化 | 第16-19页 |
2、静脉注射谷氨酸受体拮抗剂 MK-801、CNQX 对手术截断尾末端后2H 小鼠痛反应变化的影响 | 第19-20页 |
3、手术截断尾末端对小鼠血清褪黑素含量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 第20-22页 |
三、讨论 | 第22-26页 |
1、截断小鼠尾末端后不同时间,小鼠对伤害性温度刺激产生的痛反应的变化 | 第22-23页 |
2、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对截断尾末端小鼠痛反应变化的影响 | 第23-25页 |
3、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对截断尾末端小鼠血清褪黑素含量变化影响 | 第25-26页 |
四、结论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33-34页 |
(一)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第33页 |
(二) 在学期间申报科研项目情况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中文摘要 | 第35-38页 |
英文摘要 | 第38-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