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美学论文

生命·艺术·直觉--柏格森与20世纪中国美学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导论第10-20页
 一 柏格森美学在中国的传播第10-13页
 二 中国学术界对柏格森美学的研究第13-15页
 三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20页
第一章 20世纪中国美学接受柏格森的语境第20-36页
 一 哲学语境:柏格森的哲学地位是被引进的前提第20-25页
 二 时代语境:西学中取的价值趋向第25-29页
 三 历史语境:柏格森美学与传统美学的相似第29-36页
第二章 人生艺术化:柏格森与中国现代美学本体论第36-60页
 一 柏格森、叔本华和尼采与中国现代美学第36-40页
 二 梁启超:趣味化的艺术人生第40-44页
 三 宗白华:艺术人生观的理想第44-47页
 四 朱光潜:人生艺术化的过程第47-51页
 五 张竞生:美的人生计划第51-54页
 六 吕澄:审美人生内涵第54-60页
第三章 艺术生命化:柏格森与中国现代艺术创造论第60-86页
 一 生命的创造:柏格森的艺术论第60-62页
 二 宗白华:艺术是生命的创造第62-66页
 三 鲁迅:文学是生命力的象征第66-69页
 四 郭沫若:诗歌是生命的节奏第69-75页
 五 刘海粟:绘画是生命的表白第75-78页
 六 郁达夫:文艺是生命的言说第78-86页
第四章 审美直觉:柏格森与中国现代审美体验论第86-106页
 一 柏格森直觉的含义第86-90页
 二 直觉与梁启超的情感说第90-94页
 三 直觉与吕澄的静观说第94-96页
 四 直觉与张竞生的"内兴"和"外趣"第96-100页
 五 朱光潜的审美直觉论第100-102页
 六 直觉与郭沫若和刘海粟的文艺观第102-106页
第五章 柏格森与新时期中国美学思潮第106-122页
 一 中国现代哲学与美学中的柏格森思想第106-111页
 二 柏格森美学在中国新时期美学中的延续第111-122页
结语第122-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6页
后记第136-138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回到美自身的领域--对当代中国美学的反思
下一篇:中国心理健康服务理论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