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8页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大跨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7-19页 |
·监测规模的局限性 | 第17-18页 |
·重要参数无法实时远程监测 | 第18页 |
·损伤识别理论在工程中难以应用 | 第18-19页 |
·光纤解调技术的国外垄断性 | 第19页 |
·桥梁索力测试在桥梁健康监测中的重要意义 | 第19-20页 |
·大跨度斜拉桥安全评估的发展方向 | 第19-20页 |
·桥梁结构预应力损失的直观监测手段 | 第20页 |
·损伤识别有效指标的必要前提 | 第20页 |
·桥梁索力测试技术现状 | 第20-23页 |
·油压表 | 第20-21页 |
·电测法 | 第21页 |
·频率法 | 第21-22页 |
·磁通量法 | 第22-23页 |
·基于FBG的索力测试方法 | 第23页 |
·桥梁索力测试技术的不足 | 第23-24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4-28页 |
第2章 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光纤光栅传感元件 | 第28-45页 |
·光纤光栅传感器概述 | 第28-29页 |
·光纤光栅传感器基本原理 | 第29-31页 |
·光纤光栅传感器的主要参数 | 第31-34页 |
·传感器波长 | 第31-32页 |
·传感器带宽 | 第32-33页 |
·反射率 | 第33页 |
·边模抑制 | 第33页 |
·光栅的长度 | 第33-34页 |
·退火 | 第34页 |
·光纤BRAGG光栅常用解调方式 | 第34-37页 |
·光谱仪检测法 | 第34页 |
·匹配光栅滤波法 | 第34-35页 |
·非平衡马赫—曾德(Mach—Zehnder)干涉法 | 第35-36页 |
·边缘滤波法 | 第36-37页 |
·可调谐光纤法布里—珀罗腔滤波器法 | 第37页 |
·光纤光栅敏化与封装 | 第37-41页 |
·光纤光栅敏化与封装原理 | 第37-39页 |
·光纤光栅敏化与封装技术 | 第39-41页 |
·工程用光纤光栅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 第41-43页 |
·工程用光纤光栅特点 | 第41-42页 |
·工程用光纤光栅制作方法 | 第42-43页 |
·光纤传感网络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3章 基于FBG的桥梁索力既有测试方法研究 | 第45-62页 |
·基于FBG的桥梁索力测试方法概述 | 第45-46页 |
·轴压式测力环 | 第46-50页 |
·技术特点 | 第46页 |
·测量原理 | 第46-47页 |
·工程实例 | 第47-50页 |
·差动式测力环 | 第50-53页 |
·技术特点 | 第50页 |
·测量原理 | 第50页 |
·工程实例 | 第50-53页 |
·振动传感器 | 第53-56页 |
·技术特点 | 第53-54页 |
·测量原理 | 第54-55页 |
·工程实例 | 第55-56页 |
·各类基于FBG的索力监测方法比较 | 第56-57页 |
·基于FBG的索力监测方法选型 | 第57-61页 |
·模糊一致矩阵理论 | 第57-58页 |
·算例分析 | 第58-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4章 基于FBG的桥梁索力监测新技术研究 | 第62-110页 |
·既有基于FBG的索力传感器在应用中的不足 | 第62-64页 |
·频率法计算指标及边界条件难以确定 | 第62页 |
·预应力索无法进行沿程分布式监测 | 第62-63页 |
·斜拉索内钢丝锈蚀及断丝无法监测 | 第63页 |
·无法采集拉索实际运营状态下的疲劳荷载谱 | 第63-64页 |
·基于FBG的桥梁索力监测新技术研究内容概述 | 第64页 |
·基于FBG的预应力索预应力损失监测 | 第64-79页 |
·预应力损失监测概况 | 第64-65页 |
·常用预应力损失测试技术 | 第65-68页 |
·基于FBG的预应力损失监测技术难点 | 第68-69页 |
·高应力工作状态监测策略 | 第69-70页 |
·基于FBG的预应力损失监测方法 | 第70-71页 |
·适用于新建桥梁预应力损失监测用传感器初步试验 | 第71-75页 |
·基于FBG的旧桥体外索加固监测实例 | 第75-79页 |
·基于FBG的智能斜拉索结构 | 第79-108页 |
·斜拉索结构背景概述 | 第79-81页 |
·斜拉索损伤原因分析 | 第81-85页 |
·基于FBG的平行钢丝模型张拉试验 | 第85-93页 |
·基于FBG的新型智能斜拉索结构 | 第93-96页 |
·光纤Bragg光栅预松弛方法 | 第96-99页 |
·光纤Bragg光栅的保护与封装 | 第99-100页 |
·封装传感器张拉试验 | 第100-103页 |
·传感器结构尺寸及灵敏度 | 第103-105页 |
·封装传感器温度补偿 | 第105-107页 |
·传感器保护及失效性分析 | 第107-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第5章 基于FBG索力测试方案的索内断丝监测研究 | 第110-127页 |
·斜拉索内断丝危险性概述 | 第110页 |
·斜拉索损伤数值分析 | 第110-114页 |
·单根斜拉索破坏分析 | 第112-113页 |
·全体斜拉索部分断丝分析 | 第113-114页 |
·斜拉索内断丝既有监测方法 | 第114-115页 |
·常规监测 | 第114-115页 |
·基于相关构件信息的监测 | 第115页 |
·人工巡检 | 第115页 |
·基于FBG索力测试方案的断丝监测 | 第115-126页 |
·监测策略 | 第115-116页 |
·识别方法 | 第116-117页 |
·数值分析 | 第117-126页 |
·本章小结 | 第126-127页 |
第6章 EMD法在处理连续索力监测数据中的应用 | 第127-131页 |
·EMD法处理连续监测数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第127页 |
·经验模态分解法(EMD)原理 | 第127-128页 |
·基于EMD法的索力数据分析算例 | 第128-130页 |
·原始信号描述 | 第128页 |
·本征模态函数(IMF)分解结果 | 第128-129页 |
·高幅值脉冲与平均趋势的分离 | 第129-130页 |
·本章小结 | 第130-131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1-134页 |
·总结 | 第131-132页 |
·展望 | 第132-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41页 |
致谢 | 第141-14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2-143页 |
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42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2-143页 |
个人简历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