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土壤学论文

四川盆地森林土壤的有机碳氮存储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绪论第9-20页
   ·土壤有机碳库与大气中温室气体第9-10页
   ·森林土壤中有机碳贮存第10页
   ·土壤有机碳库估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6页
     ·土壤有机碳库估算方法第11页
     ·土壤有机碳密度第11-12页
     ·森林土壤有机碳贮量估算第12-13页
     ·中国土壤有机碳库估算第13-15页
     ·土壤有机碳贮量的影响因素第15-16页
   ·土壤氮贮存第16-18页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第18-19页
   ·技术路线图第19-20页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第20-21页
3 四川盆地森林土壤有机碳贮存特征第21-24页
   ·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统计分析第21页
   ·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第21-24页
4 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因素第24-29页
   ·气候条件对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第24-27页
   ·海拔与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关系第27-28页
   ·气候和地形因素对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综合影响第28-29页
5 四川盆地森林土壤氮贮存特征第29-33页
   ·森林土壤氮密度统计分析第29-30页
   ·森林土壤氮密度空间分布第30-33页
6 森林土壤氮密度的影响因素第33-40页
   ·气候条件对森林土壤氮密度的影响第33-36页
   ·海拔与森林土壤氮密度的关系第36-37页
   ·气候和地形因素对森林土壤氮密度的综合影响第37-38页
   ·四川盆地森林土壤有机碳和氮密度的关系第38-40页
7 基于范特荷甫规则的成土过程的温度效应和湿润效应对森林土壤有机碳、氮贮存的影响第40-46页
   ·成土过程的温度效应对森林土壤有机碳、氮密度的影响第40-42页
   ·成土过程的湿润效应对森林土壤有机碳、氮密度的影响第42-44页
   ·温度效应和湿润效应对森林土壤有机碳、氮密度的综合影响第44-46页
8 结论与展望第46-48页
   ·主要结论第46-47页
   ·研究展望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4页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绵土类农田地表粉尘释放通量观测及DPM模型野外验证
下一篇:降压药物厄贝沙坦的合成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