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非结构化P2P 网络的发展 | 第13-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8-19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非结构化 P2P 网络下的拓扑关键点发现算法 | 第20-34页 |
·相关工作 | 第20-22页 |
·问题描述 | 第20-21页 |
·相关工作 | 第21-22页 |
·基于扩展式CAM 的拓扑关键点发现算法(ECAM) | 第22-30页 |
·算法比较 | 第30-33页 |
·发现准确率 | 第30-31页 |
·通信开销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非结构化P2P 网络下的拓扑关键点消除算法 | 第34-45页 |
·相关工作 | 第34-36页 |
·问题描述 | 第34-35页 |
·相关工作 | 第35-36页 |
·基于热点连接的拓扑关键点消除算法(HBEA) | 第36-39页 |
·针对多拓扑关键点级联的消除算法(MLEA) | 第39-42页 |
·算法比较 | 第42-44页 |
·网络粘聚度 | 第42-43页 |
·复杂度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模拟仿真 | 第45-69页 |
·仿真平台 | 第45-46页 |
·拓扑关键点发现算法仿真分析 | 第46-62页 |
·生成非结构化P2P 网络 | 第46-48页 |
·拓扑关键点对覆盖网的意义 | 第48-50页 |
·发现算法的准确率 | 第50-57页 |
·发现算法的通信开销 | 第57-62页 |
·拓扑关键点消除算法仿真分析 | 第62-67页 |
·消除算法的有效性 | 第62-64页 |
·网络应对分割的抵抗力 | 第64-66页 |
·网络容错性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本文总结 | 第69页 |
·工作展望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