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1 前言 | 第13-1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6-22页 |
·抗旱树种的统计分析 | 第16页 |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计 | 第16-17页 |
·试验材料 | 第16页 |
·试验设计 | 第16-17页 |
·实验地概况 | 第17页 |
·试验处理 | 第17页 |
·试验方法 | 第17-22页 |
·苗高的测定 | 第17页 |
·细胞膜透性的测定 | 第17页 |
·保护酶活性的测定 | 第17-18页 |
·酶液的制取 | 第17-18页 |
·SOD 活性的测定 | 第18页 |
·POD 活性的测定 | 第18页 |
·CAT 活性的测定 | 第18页 |
·APX 活性的测定 | 第18页 |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 第18页 |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测定 | 第18-19页 |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第19页 |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第19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19-20页 |
·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 | 第20页 |
·生物量的测定 | 第20页 |
·单株叶面积的测定 | 第20页 |
·根系活力的测定 | 第20-21页 |
·根系吸收面积的测定 | 第21页 |
·光合作用的测定 | 第21页 |
·数据处理 | 第21-22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22-77页 |
·耐干旱树种资源 | 第22-46页 |
·耐干旱乔木树种名录 | 第22-37页 |
·耐干旱灌木树种名录 | 第37-46页 |
·不同水分处理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 第46-58页 |
·苗木存活率与胁迫症状 | 第46页 |
·水分胁迫对苗高的影响 | 第46-48页 |
·水分胁迫对生物量累积及分配的影响 | 第48-50页 |
·水分胁迫对苗木叶片性状及水分分配的影响 | 第50-51页 |
·水分胁迫下光合参数的变化 | 第51-54页 |
·水分胁迫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51-53页 |
·水分胁迫对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水分胁迫对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54-57页 |
·水分胁迫对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57-58页 |
·水分胁迫对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第58-70页 |
·水分胁迫对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第58-62页 |
·水分胁迫对苗木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58-59页 |
·水分胁迫对苗木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59-60页 |
·水分胁迫对苗木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60-62页 |
·水分胁迫对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第62-66页 |
·水分胁迫对SOD 活性的影响 | 第62-63页 |
·水分胁迫对POD 活性的影响 | 第63-64页 |
·水分胁迫对CAT 活性的影响 | 第64-65页 |
·水分胁迫对APX 活性的影响 | 第65-66页 |
·水分胁迫对膜透性及过氧化产物的影响 | 第66-70页 |
·水分胁迫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第66-68页 |
·水分胁迫对 MDA 的影响 | 第68-69页 |
·水分胁迫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影响 | 第69-70页 |
·苗木抗旱性评价指标评价分析 | 第70-77页 |
·苗木抗旱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70-74页 |
·适应性指标 | 第72页 |
·抗旱生产力指标 | 第72页 |
·苗木对干旱的适应能力 | 第72-73页 |
·抗旱生产力 | 第73-74页 |
·抗旱性评价指标分析 | 第74-75页 |
·苗木抗旱能力综合评价 | 第75-77页 |
4讨论 | 第77-83页 |
·关于山东省耐干旱树种资源的研究 | 第77页 |
·关于气孔导度随着胁迫的增强而下降的探讨 | 第77-78页 |
·关于渗透调节能力的的探讨 | 第78-79页 |
·水分胁迫下叶绿素含量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 第79页 |
·关于保护酶系统协调作用的探讨 | 第79-81页 |
·关于抗旱性指标体系的研究 | 第81-83页 |
5结论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