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首山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分析与动态研究
| 致谢 | 第1-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前言 | 第8-9页 |
| 1 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分析研究综述 | 第9-14页 |
| ·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 第9-11页 |
| ·景观空间格局指数研究 | 第9页 |
| ·景观空间格局尺度研究 | 第9-10页 |
| ·景观空间格局演变分析 | 第10页 |
| ·景观空间格局优化研究 | 第10-11页 |
| ·景观空间格局分析中 GIS 的应用 | 第11页 |
| ·景观空间格局分析在森林景观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 ·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分析与景观的质量控制 | 第11-12页 |
| ·森林景观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 | 第12页 |
| ·森林景观生态结构定量评价 | 第12页 |
| ·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研究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 第12-13页 |
| ·森林景观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不足 | 第12页 |
| ·研究案例和成果有限 | 第12-13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4-16页 |
| ·牛首山概况 | 第14页 |
| ·风景名胜简介 | 第14页 |
| ·自然条件及植被情况 | 第14-16页 |
| ·气候 | 第14-15页 |
| ·地质地貌 | 第15页 |
| ·土壤 | 第15页 |
| ·植被状况 | 第15-16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16-26页 |
| ·总体思路 | 第16页 |
| ·斑块划分 | 第16-17页 |
| ·斑块类型划分 | 第17页 |
| ·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 第17-18页 |
| ·选用的景观指数定义及内涵 | 第18-26页 |
| ·面积指标 | 第18-20页 |
| ·密度大小及差异指标 | 第20-21页 |
| ·边缘指标 | 第21页 |
| ·形状指标 | 第21-23页 |
| ·邻近度指标 | 第23页 |
| ·多样性指标 | 第23-24页 |
| ·聚散性指标 | 第24-26页 |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6-49页 |
| ·不同时期的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 第26-43页 |
| ·1955 年牛首山地区景观空间格局 | 第26-31页 |
| ·1965 年牛首山地区景观空间格局 | 第31-37页 |
| ·2006 年牛首山地区景观空间格局 | 第37-43页 |
| ·景观层面的空间格局变化 | 第43-45页 |
| ·面积、密度变化 | 第43页 |
| ·形状变化 | 第43-44页 |
| ·邻近度变化 | 第44页 |
| ·多样性变化 | 第44页 |
| ·聚散性变化 | 第44-45页 |
| ·斑块类型层面的空间格局变化 | 第45-47页 |
| ·面积、密度变化 | 第45-46页 |
| ·形状变化 | 第46页 |
| ·邻近度变化 | 第46-47页 |
| ·聚散性变化 | 第47页 |
| ·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动因分析 | 第47-49页 |
| 5 结论 | 第49-51页 |
| ·研究结论 | 第49页 |
| ·建议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 附件:牛首山地区斑块景观指数 | 第55-65页 |
| 详细摘要 | 第65-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