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硅酸盐工业论文--陶瓷工业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低温烧结BST陶瓷的粉体制备及介电性能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7页
   ·铁电体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第11-16页
     ·铁电体定义和铁电体家族体系第11-12页
     ·铁电材料研究简史第12-14页
     ·微波铁电材料的研究背景第14-16页
   ·钛酸锶钡的基本特性第16-20页
     ·钛酸锶钡的微观结构和相变第16-17页
     ·BST铁电陶瓷的介电非线性及其机理第17-18页
     ·BST铁电陶瓷的介质损耗第18-19页
     ·BST的晶粒尺度效应第19-20页
   ·BST粉体制备的研究进展第20-24页
     ·化学共沉淀法第21-22页
     ·溶胶-凝胶法第22-23页
     ·水热合成法第23页
     ·喷雾热解法第23-24页
     ·燃烧合成法第24页
   ·低温共烧陶瓷(LTCC)第24-32页
     ·LTCC的定义第24-25页
     ·LTCC的优点第25-26页
     ·LTCC材料实现低温烧结的方法第26-27页
     ·BST基陶瓷的低温烧结研究现状及进展第27-32页
   ·BST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第32-35页
     ·相控阵天线系统的核心器件——移相器第32-33页
     ·记忆材料第33-34页
     ·热释电红外探测器第34-35页
   ·问题的提出与设想第35-37页
     ·问题的提出第35-36页
     ·实验的设想第36-37页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37-42页
   ·研究内容第37页
   ·技术路线第37-38页
   ·实验原料第38页
   ·实验工艺流程第38-39页
   ·性能测试第39-40页
   ·结构分析第40页
   ·数据处理及公式第40-42页
第三章 改进草酸盐共沉淀工艺制备高活性钛酸锶钡粉体第42-75页
   ·草酸氧钛酸(HTO)稳定性的研究第42-47页
     ·草酸盐共沉淀制备钛酸锶钡粉体的一般工艺流程第42-43页
     ·草酸氧钛酸(HTO)溶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探讨第43-45页
     ·草酸氧钛酸(HTO)的失稳机理研究第45-47页
   ·HTO、HTO聚合凝胶和BSTO前躯体的红外吸收光谱研究第47-52页
   ·共滴过程中pH控制工艺的影响第52-56页
     ·BSTO粉体对H+吸附性能研究第52-55页
     ·pH值对BSTO前躯体粉体产率的影响第55-56页
   ·陈化时间对滤液中Ti离子含量的影响第56-57页
   ·粉体的显微结构和相组成第57-63页
   ·PEG和PMAA-NH4 两种长链分子的作用第63-68页
     ·对相组成的影响第64-65页
     ·对产率的影响第65-66页
     ·对粉体形貌的影响第66-68页
   ·BSTO前躯体的热分解过程动力学研究第68-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四章 改进草酸盐共沉淀工艺所制备BST粉体的烧结性能第75-91页
   ·双球模型在BST固相烧结体系中的应用第75-83页
     ·双球模型简介第75-77页
     ·无助剂时BST的烧结第77-78页
     ·扩散传质动力学方程第78-83页
   ·不同方法制备BST粉体的烧结性能对比第83-87页
     ·液相法和固相法所得BST粉体烧结活性对比第83-85页
     ·传统和改进的草酸盐共沉淀工艺制备的 BST 粉体烧结性能对比第85-86页
     ·改进草酸盐共沉淀工艺制备的BST粉体与文献报道性能对比第86-87页
   ·Kingery模型在BST液相烧结体系中的应用第87-89页
     ·Kingery模型简介第87页
     ·BST烧结助剂的选择原则第87-89页
     ·BST液相烧结工艺参数的优化第89页
 本章小结第89-91页
第五章 BST-BZN体系的烧结行为和介电性能研究第91-103页
   ·BST-BZN体系的烧结行为第91-92页
   ·BST-BZN体系的微观形貌和相组成分析第92-95页
   ·BST-BZN体系低频下的介电常数和损耗第95-96页
   ·BST-BZN体系的介电常数-温度特性第96-98页
   ·BST-BZN体系的偏场可调性第98-101页
     ·偏场可调性定义第98-99页
     ·Johnson 模型简介第99-100页
     ·BST-BZN样品的偏场特性第100-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第六章 BST-BL体系的烧结行为和介电性能研究第103-117页
   ·BST-BL体系的烧结行为第103-106页
     ·BST-BL配方的优化第103-105页
     ·BST-BL的液相烧结过程第105-106页
   ·BST-BL体系的微观形貌和相组成分析第106-112页
     ·烧结助剂添加量对BST-BL相组成的影响第106-108页
     ·烧结温度对BST-BL相组成的影响第108页
     ·烧结温度对BST-BL微观形貌的影响第108-110页
     ·烧结工艺对BST-BL微观形貌的影响第110-112页
   ·BST-BL体系低频下的介电常数和损耗第112-113页
   ·BST-BL体系的介电常数-温度特性第113-114页
   ·BST-BL体系的偏场可调性第114-115页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第七章 BST-BSL体系的烧结行为和介电性能研究第117-126页
   ·BST-BSL体系的烧结行为第117-119页
   ·BST-BSL体系的微观形貌和相分析第119-122页
   ·BST-BSL体系低频下的介电常数和损耗第122-123页
   ·BST-BSL体系的介电常数-温度特性第123-124页
   ·BST-BSL体系的偏场可调性第124-125页
 本章小结第125-126页
第八章 结论第126-128页
创新点第128-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44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44-146页
致谢第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立方氮化硼基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
下一篇:BST基温度稳定型高压电容器介质陶瓷的制备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