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3页 |
·锂离子电池概述 | 第8-11页 |
·锂电池的发展简史 | 第8-9页 |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9-11页 |
·锂离子电池的特征 | 第11页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LiCoO_2 | 第12-13页 |
·LiNiO_2 | 第13-14页 |
·LiMn_2O_4 | 第14-15页 |
·LiNi_(1/3)Co_(1/3)Mn_(1/3)O_2的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LiNi_(1/3)Co_(1/3)Mn_(1/3)O_2的结构 | 第16-17页 |
·LiNi_(1/3)Co_(1/3)Mn_(1/3)O_2正极材料的合成方法 | 第17-18页 |
·LiNi_(1/3)Co_(1/3)Mn_(1/3)O_2的掺杂改性研究 | 第18-19页 |
·LiNi_(1/3)Co_(1/3)Mn_(1/3)O_2的包覆改性研究 | 第19-20页 |
·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本课题的意义及内容安排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实验条件及方法 | 第23-29页 |
·引言 | 第23页 |
·实验药品及实验仪器 | 第23-25页 |
·实验药品 | 第23-24页 |
·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高温固相法合成LiNi_(1/3)Co_(1/3)Mn_(1/3)O_2 | 第25页 |
·正交实验设计 | 第25页 |
·LiNi_(1/3)Co_(1/3)Mn_(1/3)O_2的碳包覆改性 | 第25页 |
·LiNi_(1/3)Co_(1/3)Mn_(1/3)O_2的Mg-Cl共掺杂改性 | 第25-26页 |
·XRD分析 | 第26页 |
·ESEM分析 | 第26页 |
·TEM分析 | 第26页 |
·电池装配 | 第26-27页 |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27页 |
·循环伏安分析 | 第27-28页 |
·交流阻抗分析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高温固相法合成LiNi_(1/3)Co_(1/3)Mn_(1/3)O_2 | 第29-41页 |
·引言 | 第29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9-39页 |
·煅烧温度对材料结构性能的影响 | 第29-32页 |
·正交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2-34页 |
·验证实验 | 第34-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LiNi_(1/3)Co_(1/3)Mn_(1/3)O_2碳包覆改性及混合正极材料研究 | 第41-56页 |
·引言 | 第41-42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2-55页 |
·碳包覆量对LiNi_(1/3)Co_(1/3)Mn_(1/3)O_2性能的影响 | 第42-49页 |
·不同碳源对LiNi_(1/3)Co_(1/3)Mn_(1/3)O_2性能的影响 | 第49-52页 |
·LiNi_(1/3)Co_(1/3)Mn_(1/3)O_2和LiC002混合正极材料研究 | 第52-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LiNi_(1/3)Co_(1/3)Mn_(1/3)O_2的Mg-Cl共掺杂改性研究 | 第56-70页 |
·引言 | 第56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6-69页 |
·不同取代位对材料性能影响 | 第56-62页 |
·Mg-Cl共掺杂研究 | 第62-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