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第一章 母胎免疫耐受研究进展 | 第11-20页 |
·免疫耐受基本理论 | 第11-13页 |
·免疫耐受的概念 | 第11页 |
·免疫耐受的分类 | 第11-12页 |
·免疫耐受形成机制 | 第12-13页 |
·自身免疫耐受性疾病 | 第13页 |
·母胎免疫耐受 | 第13-15页 |
·母胎免疫耐受 | 第13页 |
·母胎免疫耐受的必然性 | 第13-14页 |
·胎盘在妊娠免疫中的作用 | 第14-15页 |
·母胎免疫耐受机制 | 第15-20页 |
·经典MHC-I 类抗原的缺乏 | 第15-16页 |
·非经典人类细胞相关抗原-G 表达 | 第16页 |
·Fas/FasL 与T 凋亡学说 | 第16-17页 |
·Th1/Th2 细胞因子平衡 | 第17页 |
·吲哚胺2,3-加氧酶(indoleamine2,3- dioxygenase,IDO) | 第17-18页 |
·补体调节作用 | 第18-19页 |
·母体调节性T 细胞(maternal T regulatory cell) | 第19-20页 |
试验部分 | 第20-41页 |
第二章 小鼠子宫内膜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 第20-28页 |
·材料 | 第20-21页 |
·实验动物 | 第20页 |
·基础培养基 | 第20页 |
·血清 | 第20页 |
·缓冲液 | 第20页 |
·酶 | 第20-21页 |
·台盼兰染液 | 第21页 |
·抗生素液 | 第21页 |
·免疫组织化学试剂 | 第21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1页 |
·方法 | 第21-23页 |
·小鼠子宫内膜的采取 | 第21页 |
·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 | 第21-22页 |
·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 | 第22页 |
·细胞的传代培养 | 第22页 |
·ESCs 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22-23页 |
·EECs 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23页 |
·免疫组化染色鉴定 | 第23页 |
·结果 | 第23-26页 |
·子宫内膜细胞的形态特征 | 第23-24页 |
·EECs、ESCs 生长曲线 | 第24-25页 |
·EECs、ESCs 免疫组化染色鉴定 | 第25-26页 |
·讨论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小鼠EECs 培养上清液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山羊和猪PBMC 转化和分泌活性的影响 | 第28-35页 |
·材料 | 第28-29页 |
·试验动物 | 第28页 |
·基础培养基 | 第28页 |
·血清 | 第28页 |
·缓冲液 | 第28-29页 |
·台盼兰染液 | 第29页 |
·抗生素液 | 第29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9页 |
·方法 | 第29-30页 |
·EECs 培养上清液的制备 | 第29页 |
·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分离 | 第29页 |
·山羊、猪PBMC 的分离 | 第29页 |
·EECs 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及山羊和猪PBMC 转化的影响 | 第29-30页 |
·EEC 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及山羊和猪PBMC 分泌活性的影响 | 第30页 |
·数据统计处理 | 第30页 |
·结果 | 第30-33页 |
·EECs 培养上清液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及山羊和猪PBMC 增殖转化的影响 | 第30-31页 |
·EECs 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及山羊和猪PBMC 分泌活性的影响 | 第31-33页 |
·讨论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小鼠ESCs 条件培养液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山羊和猪PBMC 转化和分泌活性的影响 | 第35-41页 |
·材料 | 第35-36页 |
·试验动物 | 第35页 |
·基础培养基 | 第35页 |
·血清 | 第35页 |
·缓冲液 | 第35页 |
·台盼兰染液 | 第35页 |
·抗生素液 | 第35-36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6页 |
·方法 | 第36-37页 |
·ESCs 条件培养液的制备 | 第36页 |
·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分离 | 第36页 |
·山羊、猪PBMC 的分离 | 第36页 |
·ESCs 对淋巴细胞增殖转化的影响 | 第36-37页 |
·ESC 对淋巴细胞分泌活性的影响 | 第37页 |
·数据统计处理 | 第37页 |
·结果 | 第37-39页 |
·ESCs 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及山羊和猪PBMC 增殖转化的影响 | 第37-38页 |
·ESCs 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及山羊和猪PBMC 分泌活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讨论 | 第39页 |
·小结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页 |